結論型題目是選調生考試行測邏輯判斷部分經?嫉降囊活愵}型,主要考查考生兩個方面的能力: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對論點的歸納能力。下面就從如何辨別結論型題目入手,為廣大考生總結出結論型邏輯判斷題目的解答技巧,并結合例題,給出詳細講解,方便考生理解與消化,為考生備考指點迷津。
一、結論型題目的辨別
結論型題目的提問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從上文能(或不能)推出以下哪個結論?”
“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以下哪項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項,其余的斷定也必定是真的?”
“以下哪項作為結論從上述題干中推出最為恰當?”
“下列哪項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觀點?”
二、解題技巧
對需要理解題干信息的題目,主要考查的是對題干某些細節信息的準確理解。解題的關鍵就是在準確理解題干信息的基礎上,對比選項與題干信息的差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選項進行分析判斷:
(1)是否與題干信息點相矛盾;
(2)是或然性還是必然性;
(3)是否偷換概念;
(4)條件的適用范圍是否改變;
(5)是否超出題干信息的范圍。
三、實例分析
例題1:
當受到害蟲侵襲時,大豆和其他植物會產生一種叫做茉莉酸鹽的荷爾蒙,從而啟動一系列化學反應,合成更多蛋白酶抑制劑,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害蟲吃下這種化合物以后,其消化功能會受到抑制。植物生物學家德魯西亞發現高濃度二氧化碳會導致植物喪失分泌茉莉酸鹽的能力,整個“防御通道”由此將被關閉,于是大豆類作物的抗蟲害能力便隨著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漸減弱。
由此可以推出( )。
A.大豆產量會受到空氣狀況的影響
B.茉莉酸鹽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害蟲
C.不能產生茉莉酸鹽的植物將很難抵御害蟲
D.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增加大豆的抗蟲害能力
【答案】 A
【解析】根據題干內容,大豆類作物的抗蟲害能力會隨著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漸減弱,而抗蟲害能力的強弱自然會影響大豆的產量,因此可以推出大豆的產量會受到空氣狀況的影響,即A項正確;
題干中只是說明茉莉酸鹽會啟動一系列化學反應來增強自身抵抗力,抵抗害蟲的是蛋白酶抑制劑,B項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
題干只涉及大豆類作物,而非所有植物,C項超出了題干信息的范圍;
題干中只是說明大豆類作物的抗蟲害能力隨著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漸減弱,可以看做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D項改變了條件的適用范圍,因此錯誤。故答案選A。
例題2:
生物化學家們宣布,他們已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體內擬南芥酶的技術。使用這種技術,人類就可以改變蔬菜和水果的氣味。擬南芥酶是兩種物質的綜合體,包括二烯烴氧化物和過氧化氫酶,它能產生茉莉味和綠葉揮發物GLV,后者決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點。
由此可以推出( )。
A.茉莉花中含有的擬南芥酶比其他花多
B.在掌握這項技術之前,人類無法改變植物的氣味
C.如果去掉了擬南芥酶,蔬菜和水果將改變氣味
D.決定蔬菜和水果氣味的是二烯烴氧化物和過氧化氫酶
【答案】 C
【解析】由題干信息無法得知茉莉花中擬南芥酶的多少,A項超出題干信息的范圍,故錯誤;題干中只是提到“使用這種技術,人類就可以改變蔬菜和水果的氣味”,“蔬菜和水果”與“植物”不是同一概念,故B項錯誤;由題干中擬南芥酶中的產生的綠葉揮發物決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點可知C項正確;D項與題干信息矛盾。故答案選C。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