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吧選調生考試網今天帶領大家一起詳細了解我國的科技發展戰略計劃,希望大家好好掌握,做好選調生備考工作。
20世紀90年代以來,根據世界科技經濟發展的趨勢和中國的國情,我國科技發展逐步形成了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加強基礎性研究三個層次的縱深部署,構筑了我國新時期科技發展戰略計劃。其中主要有:
1.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科技計劃
這一層次的科技計劃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迅速提高工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為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服務。主要包括科技攻關計劃、豐收計劃、星火計劃、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燎原計劃和金橋計劃等。
2.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計劃
為了跟蹤世界高科技的發展趨勢,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我國組織實施了“863”計劃和火炬計劃。“863”計劃即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是由中科院的四位著名科學家王淦昌、王大珩、陳芳允、楊嘉樨等提出的。為紀念鄧小平于1986年3月6日作的批示,該計劃稱作“863”計劃。
“863”計劃從世界高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國情出發,按照“突出國家目標,結合市場需求;軍民結合,以民為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自動化技術、航天技術、激光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海洋技術等八個高技術領域為重點,力爭在我國有相對優勢和戰略必爭的關鍵高技術領域實現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863”計劃的目標是:在幾個最重要的高技術領域,跟蹤國際水平,縮小同國外的差距,并力爭在我們有優勢的領域有所突破,為21世紀初的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奠定比較先進的技術基礎,并為高技術本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總體目標要求在若干關鍵領域掌握原創性技術,搶占未來新興產業制高點;在若干重要產業源頭擁有核心技術,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實現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
為了促進科技成果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88年8月,經中共中央批準,由國家科委組織實施火炬計劃。火炬計劃的宗旨是:貫徹執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發展我國科技力量的優勢,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走國際化發展的道路。
3.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高新技術先導和源泉的基礎研究的發展將更為重要。要保持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充分重視基礎研究對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和影響,重視基礎研究對整個科學技術事業的帶動和促進作用。為此,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基礎研究工作。1997年6月,我國決定實施《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在繼續加強和協調現有基礎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面向21世紀,進一步加強重點基礎研究的發展;通過選擇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自身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創造更良好的環境,集中支持一批優秀人才和高水平的研究基地,開展重大科學問題的創新研究,攀登世界科學高峰,并以此帶動我國基礎研究乃至科學技術事業的全面發展。
規劃還提出了到2010年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的總體目標,即選擇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等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若干重要的科學前沿,開展重點基礎研究工作,為基礎研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我國基礎科學的發展,增強科技儲備,提高我國知識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