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的文明表現在:象形文字,十進位制的計算方法,制定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等。巴比倫王國的文明表現在:楔形文字制定漢謨拉比法典,用肉眼觀測月食等。古印度的文明表現在:《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部世界著名史詩,建筑和雕刻藝術發達。中國的文明集中表現在: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和造紙術四大發明。
二、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通常是指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的過程。它于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當時資本主義最發達的英國,從棉紡織業發明織布機、紡紗機開始,逐步發展到采掘、冶金、機器制造和運輸行業等部門也廣泛使用大機器,至18世紀80年代,由于蒸汽機的發明和采用,工業革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的開始,19世紀30年代末,英國基本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隨后美、法、德、日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在19世界內先后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征為自動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制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于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制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制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制成一部發電機,后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后,電燈、電車、電鉆、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四、羅斯福新政
1933年,為擺脫經濟危機,實現經濟復興,羅斯福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方式,史稱“羅斯福新政”。主要內容有:整頓財政金融體系;對工業加強計劃指導;調整農業政策;積極推行“以工代賑”。其特點是政府出面對各種矛盾進行調節,盡量避免國有化的形式而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必要時給予工人和小生產者一些讓步和照顧,以緩和階級矛盾。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