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領導就是管理。
【答案要點】此觀點是錯的。
領導管理是管理的一種,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領導管理是指整個領導和指揮活動,包括決策在內。狹義的領導管理是指在正確前提下的管理。
(1)領導管理同具體管理的對象不同。具體管理是專業管理,它所管理的對象是具體的人、財、物等。領導管理是高層次的管理,它的管理對象不是具體的人、財、物,而是管理本身,是對各種具體管理工作的管理,是對整個事業的管理,它要為各行各業、各種具體管理規定管理目標,制定管理原則和計劃等。因此,領導管理具有指導性。
(2)領導管理與具體管理的方法不同。具體管理涉及的社會因素較少,它雖然也有大量的隨機因素,但一般可以用常規方法、規范制度來解決,或者通過統計數學、模擬實驗、電子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手段做定性、定量分析,然后做出決定,予以實施。領導管理則不同,它所進行的管理主要通過組織領導關系和行政手段,通過命令、指揮、協調等控制具體管理。
(3)領導是戰略性管理。領導側重于大政方針的決策和對人與事的統御,而管理偏重于執行政策以及組織力量完成組織目標。
(4)領導是超脫的管理。在一般情況下,管理是瑣碎的,而領導則要求超脫繁瑣事務。
2.領導就是服務。
【答案要點】 此觀點是對的。
“領導是服務”是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領導本質的深刻概括。服務觀是無產階級領導觀的核心。它不僅體現了無產階級領導觀與一切剝削階級領導觀的本質區別,而且在現代社會主義領導觀念體系中起著支配和決定的作用。“服務”是社會主義領導的根本宗旨和出發點,社會主義國家的各級領導者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都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選才用人是領導者的基本職能。
【答案要點】 此觀點是對的。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作為領導者,能否積極發掘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大量培養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干部決定一切”的道理。這是因為任何決策目標的實現,都要依靠人才。在領導工作的過程中,只有通過人才的作用,才能把物質的、自然的、社會的各種條件結合起來,作用于客觀工作對象,形成領導效能,從而實現其決策的目標。人才是制定和實施決策目標的能動的主導因素。沒有人才,既不能作出科學決策,也不能實現科學決策。實現同一決策目標,因人才的選擇、使用和培育情況不同,其實施決策目標的效果就決不相同。古今中外歷史表明,任何事業的成就,無不同選才用人息息相關。毛澤東說:“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因此,選才用人是領導者的基本職能。
4.領導者的素質是發揮領導功能的基礎。
【答案要點】 此觀點是對的。
從領導的特點看,所謂領導,就是領導者對被領導者施加影響的過程。領導者之所以能夠率領、引導被領導的群眾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奮力去完成任務,就在于具有領導影響力。領導者的影響力,是由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構成的。過去,主要是以使用職權為基礎來實施領導。現在則不同,非權力性的影響力在整個領導中占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許多情況下(例如業務的、學術的領導),甚至占著主導的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領導者權力性影響力,主要是由組織賦予的,而非權力性影響力,則由領導者本身的品德、知識、才能這些素質及其行為所造就。所以,領導者的素質是發揮領導功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