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行社會資源配置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是由各個生產者根據市場的需求決定的,市場的供求信息來自價值規律決定下的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價格變動。供不應求的商品,價格會高于價值,生產者由此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從而使更多的社會資源流向這些部門;相反,供過于求的商品,價格會低于價值,生產者由此而獲利很少,甚至賠本,就會有一部分社會資源從這一部門轉移到有利可圖的部門中去。正是市場經濟的這種基本作用,使社會資源能大體上在社會各部門按比例配置。
2.促進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在價值規律作用下的市場競爭中,包含著促進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機制。價值規律要求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商品的價值同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由此,不同商品生產者的勞動生產率不同,決定了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和個別價值也不同,但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為基礎出售商品時,必然出現收人上的差別。在市場競爭中,越是首先采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部門,其獲得的價格與價值的差額越大,在競爭中越處于有利的地位。正因為如此,商品生產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總是力求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市場競爭規律作用下,所有參與市場競爭的生產者都努力的結果,就會促使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
社會資源的配置在微觀上表現為在不同產品和企業之間配置,在宏觀上則表現為在不同產業之間的配置。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產業結構能否在優化中升級,是一國經濟能否穩定、快速增長的基礎。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過程,不僅是一個社會資源按照經濟發展的要求在不同產業和部門重新優化配置的過程,更是一個在技術進步下的新產業和新行業形成的過程。雖然在現代經濟中,產業結構的調整往往離不開政府宏觀調控的參與,但市場調節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政府的宏觀調控必須在尊重市場經濟調節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市場具有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不僅能夠淘汰經濟結構升級中不需要的企業和產品,而且能夠不斷地將社會資源配置到新興的產業中,實行產業結構的升級。
4.按照效率的原則調節社會收入
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配置社會資源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財富在全社會不斷重新分配的過程。在市場調節下的社會財富的分配是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和效率的原則進行的。等價交換的原則決定了在市場的競爭中等量的資本總能得到大體相當的利潤,等量等質的勞動力也能得到相當的工資。由于市場在等價交換原則下的社會財富的配置,是在競爭中進行的,因此決定了市場總是將財富分配給處于增值中的資本和創造財富的勞動者。所以市場經濟對社會財富的分配是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由于市場在對社會財富的分配上不是按照人們的需求來進行分配,而是按照資本增值率和勞動效率來進行分配,由于在市場經濟中資本的擁有和勞動效率是不均衡分布,所以社會財富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由此也形成了市場經濟在社會財富分配上的一個缺陷,即社會收人的兩極分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