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判斷題 |
第 6 頁:案例分析題 |
第 8 頁:公文改錯題 |
第 9 頁:主觀材料題 |
六、主觀材料題(本題共25分)
72材料:2012年7月21日,B市遭遇特大暴雨,因災死亡37人,導致經濟損失近百億元。近年來,隨著國內城市建設的急速擴張,許多城市因暴雨頻發內澇問題,并暴露出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災前預警及應急管理能力等許多問題。城市排水系統長期存在重面輕里,重地上、輕地下的發展現狀,“逢雨必澇”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我國已有部分地區開始嘗試利用法律治理城市內澇。比如,廣州市公布了《廣州市水務管理條例》,針對城市內澇提出了多項規定,其中,第四章“內澇防治與防汛抗洪”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公共排水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提高城市內澇防治能力”。此外,條例中對于公共排水設施建設也有相關規定。
請結合實際,以“建設健康城市”為主題寫一篇800~1000字的議論文。
參考解析:建設健康城市內澇治理先行
逢雨必澇、暴雨必癱,每年夏天.不少城市便會陷入這種“宿命”中。面對這種狀況,不少市民紛紛調侃:“太夸張了,這哪是地下通道啊,就是游泳池。”“哥今天不是沒帶傘,是沒帶船。”……調侃或挪榆之時也表迭了牢騷之意。現在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雨季才剛剛開始,城市內澇卻大有從“一年一遇”發展為“一雨一遇”的趨勢。臺灣作家龍應臺有個妙喻,要分辨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如果一場大雨使你全身泥濘,汽車輪子陷在路坑里,積水盈尺,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儼然成為東方威尼斯,那么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一場大雨就讓一座城市癱瘓,委實令人沉思。城市內澇是考驗更是拷問,面對此景,城市管理者應該認真思考以下三方面問題。
其一,如何合理規劃城市,特別是地下風貌?目前.部分城市的規劃體制、城市規劃隊伍、城市規劃理念等還帶有嚴重的計劃經濟色彩、普遍表現為重收益、輕環境。重地面、輕地下的情況,暴露出了不少城市積弊。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有關部門在以后的規劃中.應多注重對排水系統、地下設施的科學設計,不能光注重“面子”而忽了“里子”。
其二,如何做好未雨綢繆和監測預警?以廣州為例,在5月7日和14日均發生了暴雨,但后者的市區受浸點僅僅比前者減少了19處,說明作為一個特大型現代化城市,廣州的公共管理和應急機制還存在很大缺陷。再如北京,暴雨確實來得快、勢頭猛,讓人措手不及。但是再快再猛,也會有跡可循,氣象部門的預報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要盡可能的細化,要更準確、更及時、更切合老百姓需求。只有這樣,老百姓才能心中有數,妥善安排自己的出行。
其三,如何事后追究,強化內澇問責,在我國,由于法律法規不健全,再加上監督機制時隱時現,導致某些地區僅僅將內澇歸咎于天災,顯然是不完全符合事實的。相關部門要及時出臺法律法規,并通過事后的深入調查,賦于確實負有責任的當事人追查到底,并且將“集體問責”、“部門問責”,轉化為切實的“個體問責”。越是人們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檢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在“熱島效應”不斷加劇,城市遭受暴雨襲擊頻率越來越高的今天,作為城市的管理者更應深刻反思城市建設軟肋,更新城市規劃理念,借鑒先進經驗,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規避城市內澇“一雨一遏”,減少“威尼斯”頻現城市的景象。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