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3 頁:多選題 |
第 4 頁:判斷題、案例分析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題中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答案,只有將它們全部選出,涂在答題卡上,而不錯選漏選,方能得分。每小題1.5分,共30分)
31.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的發展( )。
A.是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過程
B.是回到原來出發點的循環過程
C.是直線式前進的過程
D.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過程
32.從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來看,“畫餅不能充饑”,這是因為( )。
A.精神與物質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不能轉化為物質
C.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D.觀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物質的東西
3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于我們所面對的外部世界已經發生并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國際背景是( )。
A.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B.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C.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
D.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
34.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歷史動力是( )。
A.改革開放深化推進的需求
B.處理復雜的國內外局勢的要求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考驗與挑戰
D.大量社會問題的存在
35.唯物史觀指出以經濟社會形態的演進為標志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進程”。把社會的發展看作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的深刻含義主要是指( )。
A.社會和自然界一樣本質上是客觀的物質體系
B.社會即自然,社會運動也就是自然運動
C.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界發展規律是等同的,無需人有意識地進行
D.可以像自然科學那樣,用精確的眼光考察研究人類歷史
36.我國對個體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遵循的原則是(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國家幫助 D.公私兼顧
37.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后,列寧在《四月提綱》中制定的計劃不包括( )。
A.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
B.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
C.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
D.由社會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建設過渡
38.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要靠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形成( )。
A.有利于節約資源、降低消牦、增加效益的企業經營機制
B.有利于市場公平競爭和資源優化配置的經濟運行機制
C.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技術進步機制
D.有利于企業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的機制
39.當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是加強( )。
A.社會公德建設 B.職業道德建設
C.家庭美德建設 D.黨風廉政建設
40.下列繼承人中,( )是第一順序繼承人。
A.父母 B.配偶
C.祖父母 D.兄弟姐妹
41.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是( )。
A.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實事求是,有錯必糾 D.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42.法律實施包括( )。
A.執法 B.司法 C.守法 D.立法
43.行政法調整的對象是( )。
A.行政關系 B.行政法律關系
C.監督行政關系 D.監督行政法律關系
44.憲法的特征主要有( )。
A.憲法具有最高效力 B.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性問題
C.憲法的制定要通過特定的程序 D.憲法的修改要通過特定的程序
45.( )不是確立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與政策,調整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之間的基本關系的國家根本法。
A.憲法 B.民法 C.刑法 D.農業法
46.區分我國公務員制度與西方公務員制度的正確方法是( )。
A.前者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后者選人、用人的價值偏重于業務知識和工作技能
B.前者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后者把文官系統看作獨立的利益集團,將文官身份“分裂”開來
C.前者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后者強調文官管理獨立于黨派之外,不受政黨干預
D.前者表現為所有公務員都必須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并規范執行之,后者則搞“政治中立”
47.行政指導是政府管理和引導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下列關于行政指導說法正確的有( )。
A.行政指導屬于“積極行政”的范疇
B.行政指導是符合現代法治原則的一種具有行政活動性質的行為
C.行政指導是一種具有法律強制力的行為
D.無論何種行政指導都應當具備合法性、合理性和責任性
48.公文結尾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主要有( )。
A.專用術語殿后
B.介紹制法公文的內容及背景
C.強調重申式
D.交代施行時間或處罰措施
49.公文開頭適宜采用的形式有( )。
A.氣氛渲染 B.場景描寫
C.概述行文目的與根據 D.闡明基本觀點
50.秘密公文應通過( )傳遞,傳輸。
A.機要交通(或機要通訊) B.密電
C.計算機網絡加密 D.普通信函和傳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