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D。解析:黨章規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故本題答案選D。
2【答案】C。解析:意識對人的實踐活動具有指導作用。革命理論是一種科學理論,革命運動是一種社會實踐,革命的行動是在革命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因此本題直接體現了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A、C選項均需通過“科學理論屬于認識(意識)范疇”這個原理,才能進一步推出“認識(意識)有能動作用”,不符合題中對于“直接體現”的直接性的要求,故不入選。本題答案選C。
3【答案】D。解析:辯證的否定有兩個重要特點:其一,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事物的發展從根本上說,就是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其二,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并在舊事物的母腹中成長起來。作為聯系和發展環節的否定,實質是“揚棄”,是既克服又保留。也就是說,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不是把舊事物簡單地全盤拋棄,而是在拋棄舊事物消極的不合理的因素的同時,保留并改造吸收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作為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題干中“青”和“藍”,“冰”和“水”之間正是這樣一種關系;AB表述絕對,錯誤排除;C項本身表述就錯誤,矛盾是事業發展的源泉的動力。故本題答案選D。
4【答案】A。解析:題干中主要講人改變自然界的實踐與人的智力發展的關系,由題意可知實踐越發展,智力越發展,實踐的發展決定智力的發展。符合哲學上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原理,人的智力、智慧和思維等都屬于精神、認識的范疇,所以本題答案為A。
5【答案】D。解析: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蔣介石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掃蕩,實施軍事包圍,經濟封鎖。到1938年,八路軍已經到了沒吃,沒穿,沒紙,沒菜,沒鞋襪的極其困難的地步。1939年2月黨中央與毛澤東及時地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動員廣大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1941年春由王震率領的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開赴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廣大官兵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故本題答案選D。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