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C。解析:唯物史觀認為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生產方式是人們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而通過生產勞動向自然界謀取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方式,是一定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生產方式和地理環境、人口因素,都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它們的狀況如何,能夠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但它們都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只有生產方式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2【答案】D。解析:所謂社會基本矛盾是指,在社會這個有機體的無數矛盾中,起著本源的總制動作用的那個矛盾,也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故本題答案選D。
3【答案】A。解析:馬克思所定義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基礎之上的,但我國的社會主義不是脫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是脫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這就決定了我國還要用相當長的時間發展生產力,去實現許多別的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建立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所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可逾越的。故本題答案選A。
4【答案】C。解析:江澤民同志曾指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它們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是不同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不同。當代資本主義雖然出現了國有經濟、合作經濟、職工股份所有制經濟等新的經濟形式,但這些并沒有構成資本主義經濟的主體,它的經濟基礎仍然是私人占有制,當代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依然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筑不同。從政治上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多黨制”、“議會制”,表面上講自由、民主、平等,實質上是由壟斷資本用金錢操縱選舉,進而控制政府及其決策,謀求對其有利的政策和制度。ABD與原話不相符合,故本題答案選C。
5【答案】A。解析:1928年,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中分析了紅色政權在中國存在和發展的五個條件: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發展的根本原因。第二,良好的群眾基礎,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發展的必備的客觀條件。第三,向前發展的革命形勢,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發展的重要的客觀條件。第四,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發展的必要的主觀條件。第五,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發展的關鍵性的主觀條件。因此,本題答案為A。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