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規律是三大規律中最重要的一個規律,是三大規律中的基本規律,也是考試中的高頻考點。我們主要從含義、表現和作用三個方面來學習。這三個考點都是以理解性考察為主,大家理解后,需要找相關練習題來鞏固。
一、含義
含義從兩方面闡述,一是商品價值,二是商品交換。
第一個關鍵點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相同勞動強度和熟練度下,生產該產品所有廠家用的平均時間。如,社會上只有A、B、C三個廠是生產襪子的,在機器化大生產的背景下,生產一雙襪子所用時間分別是A廠6min,B廠4min,C廠1h(手工生產)。問這個社會生產一雙襪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答案應該是5min。原因是C廠跟其它廠家不在相同勞動強度和熟練度。5min就能生產出來的東西,價值必然不高。所有商品的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時間越長,價值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個關鍵點是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等價交換。如,一臺電視和一臺冰箱可以等價交換,因為它倆價值量相等。但是一臺電視和一個玩具電視就不能等價交換,因為它倆價值量不相等。
二、表現
我們引用前面襪子的例子,一雙襪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5min,我們給它定價5元,因為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的。但是我們是不是每雙襪子都買成5元呢?并不是,有時會高于5元,有時會低于5元。為什么呢?價格在受誰的影響不斷變化呢?就是供求關系。當供給大于需求時,價格會下降,反之亦然。所以價值規律的表現就是價格在供求的影響之下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三、作用
這一塊主要以原文考察為主,主要是理解記憶就可以了。一是實現資源分配,在價值規律作用下,優勢資源只會流向優勢企業;二是調節收入分配,效率高的企業和個人工資就會高;三是每個企業都想通過降低自己個別勞動時間從而獲得更多利潤,最終就會促進生產力提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