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匯總:2015年公務員面試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
【題目】
農夫養了一只雞,雞每天下一只蛋。農夫想,如果每天多喂1倍的飼料,雞就能下1倍的蛋。從此以后,農夫就每天喂給雞一倍的飼料。結果,雞越來越胖,再沒下過一個蛋。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示?
【試題分析】
本題是一道哲理故事類題目,而考生面臨這類題目時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準確定位題目所反映出的人生哲理或啟示、經驗教訓等。
我們深入到題干里面分析,是不難出更有亮點的啟示或結論的。1、農夫如此做,是因為他想“如果每天多喂1倍的飼料,雞就能下1倍的蛋。”按照這個邏輯,喂n倍的飼料雞就能下n倍的蛋,這是“想當然”辦事,沒有遵從事物的客觀規律或自然規律。雞在產蛋期通常一天只生一個蛋,這是自然規律。2、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治標還要治本。農夫是否可以通過多養雞來增加產蛋量呢?顯然是行的通的,反正飼料也一樣增加。
【參考要點】
1.農夫的故事告訴我們一方面要尊重事物發展規律,另一方面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做到治本。
2.以后工作中,要摒棄農夫的作法,做事情要善于思考,不斷創新,轉換思路,轉化方法。
【參考答案】
這則故事給人很多思考,我覺得給我的啟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工作中要尊重客觀規律,按照事物自身的規律辦事。故事中,農夫想通過增加喂雞飼料來增加產蛋量的做法是不符合雞的產蛋規律的。不管你喂多少飼料,一只雞一般一天最多產蛋就是1至2個,飼料喂多了可能還不產蛋了。所以,我們工作中,應認知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并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特別是定決策,做決定時更不能“想當然”辦事,或者“拍腦袋”辦事,而是應動腦筋,遵循事物自身規律辦事,所謂“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之”就是客觀規律。
第二、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治標還要治本。農夫的根本目標和出發點是每天多有雞蛋,這是本質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途徑之一就是多養雞,這是治本,而多喂雞飼料,這是治標。我們現實工作中,“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現象是時有發生,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沒有把握住本質問題所在。比方關于“高薪養廉”,雖不排除有其一定積極意義,但是治貪腐的“本”在于法律和規章制度的完善并嚴格執行到位,在于社會監管和輿論監督,更在于相關當事人自覺的政治覺悟、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水平的提高。只通過治標的“高薪”,搞不好就像農夫養的雞,雞養肥了,卻不下蛋了。
總之、工作中我們應習慣轉換工作思路,變換工作方法,懂得不斷創新。還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并習慣創新,這樣的工作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前景也會越發敞亮。這一點,不僅用到我們單位工作上,其實拿到我們國家經濟建設上,甚至個人發展上,幾乎都是當下競爭日趨激烈背景下的重要生存之道。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