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遇到問題時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相信有容乃大,還是堅持原則,你如何看待原則與退讓?
【答題要點】
1、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適時的退讓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一種寬廣的胸懷,但是我們的退讓也該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之上的,才能真正體現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價值。
2、康熙年間,宰相張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與吳宅為鄰。有一年,吳家建房子時占據張家的空地,張家不服,雙方發生了糾紛,互不相讓,于是告到了縣衙門。因為張吳兩家都是顯貴望族,縣官左右為難,遲遲不能判決。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就寫信向張英告知此事,想讓宰相給家中撐腰。張英看完家書后,并不贊成家人為爭奪地界而驚動官府的行為,于是便提筆在家書上批詩四句:“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寥寥數語,寓意深長。張家接到書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遲疑地讓出了三尺地基。吳家見狀,覺得張家有權有勢,卻不仗勢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大度所感動,于是也效仿張家向后退讓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條六尺寬的巷道,被鄉里人稱之為“六尺巷”。退讓創造了和諧的鄰里關系,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情感。
3、因此,處世講原則,退讓需有度。為人處世必須學會謙恭、禮讓,不可處處都想占先取勝,事事都想高人一頭,遇到難行之處退一步則會海闊天空。所謂“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就是“人情反復,世路崎嶇”之理。尤其是世道多險阻,人生之路有高有低,有曲有直。當你受到挫折時,必須鼓起勇氣做人;當你事業發達時,也不要忘記貧窮之人,這樣就可防患于未然。知退一步之法,明讓三分之功,不僅是一種謙讓的美德,更是一種安身立命的善措。可是過分的謙讓,就會變得虛偽,謙讓過分,反而弄巧成拙。需知,退讓也要有分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