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要點】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發(fā)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狠抓教育這一重大民生關切的戰(zhàn)略定力和政治魄力,彰顯著一個文明大國崇智尚學的價值追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在很短時間里解決了窮國辦大教育的難題,實現了普及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但是,與整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均衡、不充分相比,教育發(fā)展的不均衡、不充分狀況也非常突出。如我國的城鄉(xiāng)之間、東西部區(qū)域之間、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學校之間、社會的不同人群之間的教育還很不均衡,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職業(yè)教育、終身教育發(fā)展還非常不充分,人民對教育的滿意程度還不高。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對基礎教育的評價及付出的努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其次家長因為短視而對教育形成功利的期待、最后教育是一件長期投入的過程,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升及這種素養(yǎng)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所起的作用難以在短期內看到和評價。
所以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政府要筑好教育公平的底線,為每個孩子提供同樣的機會、同樣的資源。同時,要調動民間的力量和社會的資源,為不同的孩子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選擇。要更多地向困難群體和邊遠地區(qū)、貧困地區(qū)傾斜。
其次也要綜合施策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以建設“四有”教師為目標和方向。一是提高入職門檻,嚴把教師入口關。提高教師的入職條件,確實將那些熱愛教育事業(yè)、品德高尚、教育教學能力較強的樂教善教熱愛學生的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招聘進入教師行列。二是設立特殊津貼,鼓勵優(yōu)秀人才到薄弱、貧困、偏遠地區(qū)中小學從教。三是建立有利于教育發(fā)展的教師管理體制。四是開展精準培訓,切實提高在職教師的素質。
最后,我們也要運用網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了新的工具。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奮斗,努力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教育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根本,孩子才是民族的未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