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建立適應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在經濟比較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應該逐步實現城鄉之間醫療保障制度的接軌;在經濟發展水平中等的地區,可以建立合作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制度。
三是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制度設計上應該考慮在自我保障的基礎上逐步增加社會統籌的比例,實行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的結合,并設計向貧困人口傾斜的制度。
第三,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制衡機制建設,規范管理,強化監督。
農村社會保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農民投保的熱情不高,與農村社會保障管理體制不規范有密切關系。因此,要使農村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就必須在強化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制衡機制上下工夫。
一是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建設,建立全國統一、權威的農村社會保障管理機構。
二是完善農村社會保障的監督體系,這是農村社會保障制衡機制的主要組成部分。農村社會保障的監管是指各有關方面對社會保障經辦部門的管理過程和管理結果進行評審、鑒定,以達到社會保障政策的落實與目標的實現,確保各有關方面的合法權益,提高社會保障管理效益。
三是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機構隊伍建設也是當前工作的重點。通過內部提高職工素質和外部引進專業人才的途徑,努力塑造和培養一支適應專業化、現代化、市場化管理需要的專業隊伍。
第四,加強法制建設,確保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法可依。
經驗證明,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之所以比較成熟。
一方面因其較強的經濟實力。
另一方面是靠完備的法律體系強制推行的。
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中存在的基金來源不規范、投保賬戶混亂以及擠占、挪用基金等違規現象,無不與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保障法規有關。因此,為促進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有序進行和可持續發展,強化農村社會保障的法制性,盡快制定配套完備的法律法規,勢在必行。
【課后習題】
近年來,各大城市隨處可見“職業乞丐”,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你的對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