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你上課了嗎?” 這個問題在眾多高校大四學生中的使用頻率,幾乎可以和中國人見面常問的“你吃了嗎”相媲美。
對于大四的課堂、宿舍,現在有種說法叫“大四皆空”。到了大四,學生們忙于實習與求職,很多大學宿舍的學生都跑光了,教室也沒有多少人上課。對于這種“空巢”現象,有人感慨大學四年級已經“名存實亡”。很多高校為了就業而“放養”大四學生,特別是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一般從大四第一學期甚至是大三就開始找工作,有些學生應單位的要求,還沒畢業就提前進入試用期。寫簡歷、忙面試,這在高校內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一切為了就業”,提前進入試用期的大四學生經常這樣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高年級學生無心向學,四年本科“縮水”成三年,教育質量為此大打折扣。不少人質疑:“一些大學的本科真的要和專科劃等號了嗎?”
相關評論
評論1: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大四空巢現象”?許多網友認為,就業壓力是其中一個原因。隨著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學生為畢業后有好的歸宿,也為了學校的就業率,不可避免地提早進入求職階段,正常的學業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評論2: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浮躁功利的社會氛圍中,大學生不得不提前找工作,提前“占位”,往往在大學的第三、第四學年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找工作上,一旦“占位”成功,釋放了就業壓力,也釋放了生存壓力。
評論3:西南大學教育學院周誼教授認為,對大四空巢不應停留于簡單粗放式的管理,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幫助克服焦慮。學校應該以學生為本,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研究如何提供針對大四的課程服務,對學生求職就業、社會實踐等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學校服務,讓學生感受到大四的價值。
模擬題
每到秋季開學,一些高校大四課堂門可羅雀、教師頻唱“空城計”,有人因此質疑是否大學四年縮水。你如何看待“大四空巢”現象?
參考解析
每到秋季開學,很多高校的大四學生因為忙著實習、找工作、考研復習等導致課堂出勤率低,出現了“大四空巢”現象,大四年級的教室里、宿舍里的人氣越來越差。我們要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深入分析這一現象出現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業形勢嚴峻,大四學生有心找工作,無心去讀書。隨著高校擴招,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為了能有好的歸宿,提早進入求職階段,正常學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第二,高校管理存在漏洞,畢業班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很多高校都將主要精力用于擴張規模上,從而忽視了學生管理工作。尤其對于高校來說,就業率往往是衡量學校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對“大四空巢”現象采取默許或回避的態度。而高校按照培養計劃設置課程,與市場脫節,最后一年多是一些選修課,缺乏實踐意義。
第三,畢業生缺乏合理的時間和職業規劃。在多重選擇面前,如保研、出國和工作等都想試試,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手忙腳亂,既耽誤學業,又影響就業。
要解決目前的“大四空巢”現象,要從多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創造良好的社會就業環境,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大學生就業。鼓勵用人單位與高校聯動合作,主動提供與專業對口匹配的實習崗位,優秀即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形成學習-實習-就業直通車。
第二,加強高校對畢業班的管理,合理設置和安排課程。制定專門的畢業班管理制度,嚴格考勤和考試制度,提供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將基礎專業課集中設置在前三年,而在畢業年級多設置些與職業技能相關的課程如求職技巧、溝通技能、論文寫作、模擬招聘等實用課程。
第三,提升畢業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提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學生應以學習為主,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實踐能力和技能。正確評估,找準定位,多和有經驗的學長學姐請教,了解就業需求,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自己的含金量,以盡早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
總之,政府、高校和企業三者聯動,同時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渠道;畢業生合理規劃,提高自身技能,以適應職位需求,形成多贏局面。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