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河南洛陽的水果小販馬永會和城管李高攀互換角色一天,互相體驗對方的工作。“商販”李高攀的占道經營引來了別的城管執法,“城管”馬永會則遇到“趕走商販又來”的尷尬。由于受不了商戶和周圍群眾“異樣”的眼光,馬永會提前結束了體驗。
互換角色活動,商販可以體驗到做城管的不易,城管也可以體驗到小販謀生的艱辛,有助于增進彼此的了解和諒解。自然,這種活動有其局限性,參與其中并獲得真切體驗的人總是少數,但此種溝通模式的價值性并不因此而降低。
或許從組建城管機構以來,城管就很少給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從群體的角度看,城管與商販似乎存在緊張的對立,甚至經常引發尖銳對抗。這種對立在客觀上決定于城管的工作職能,人們不能想象如果城管完全站在商販立場會是什么景象。但顯然,城管群體和商販群體之間的對立,經常表現為情緒化對立,二者之間的張力仿佛一觸即發,大到隨時可以導致激烈沖突。
城管在執法中作風簡單粗暴,無疑是加劇對立的重要因素,個別嚴重的沖突事件更是被濃墨重彩地渲染著這種對立。或許可以說,城管與商販的現實對立,是由雙方共同塑造而成,而其他群體在此過程中也各有“貢獻”。在這種既定的情境中,任何一個新人加入城管,都難免遭遇小販馬永會所遭遇的“異樣”眼光,這似乎已成一種先驗的存在,也似乎表明城管與商販之間的現實對立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雖然未必所有人都希望看到城管和商販之間的對立處于可控的范圍,但只要用心去求索,難題就一定不會是無解。互換角色活動的核心價值,就在于使對立的雙方通過換位,獲得從未有過的真實體驗,而事實上,這種體驗不過是對立面的日常生活,既不豐富,也不精彩。這樣,就可能使雙方不再像從前一樣執著于自我本位,而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超越的視域和立場,對對方發生一種同情之理解。體驗式角色互換活動,有無推廣和堅持的必要呢?從個案的效果來看是有的。
不過,無論如何,互換角色活動不可能達到頻繁而廣泛的程度,因為這很可能導致社會運行的紊亂。但即使不能在實踐中實現角色的暫時互換,哪怕在觀念中實現角色互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換位思考,也一定有利于紓緩群體間對立的張力。而從群體性的對立現實來看,人們似乎已忘記或是不屑于換位思考。
每逢高考,社會便可以家中有無考生,粗略分為高考性群體和非高考性群體。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空,二者的利益訴求并不一致,甚至構成暫時性對立。以今年高考論,各地考生都獲得了相對安寧的學習和休息環境,這當然與各地采取的措施有關,在本質上則是因為非高考性群體做出了退步與忍讓,是換位思考所達致的理解與諒解。但在個別地方,警方已實行禁止機動車通行,一些家長仍介入交通,指揮過往的自行車、電動車繞道而行,這就招致了不少人的反感。也許,高考性群體也不能沒有換位思考,高考再重要,也不會是壓倒其他一切利益的利益。
最后,自然要說到眼下熱鬧的“荔枝狗肉節”及其抵制。不少時候,勸導似乎是不必要的,仿佛不抵制就不足以表示立場之鮮明、態度之堅決。是不是吃狗肉就不文明、不吃狗肉就文明?這個可以討論。但若主張以不吃狗肉為榮、以吃狗肉為恥,并對吃狗肉加以堅決抵制,走上的就不會是和解之路。吃不吃狗肉,與道德無關,與習俗、偏好有關,也別指望千百年的傳統會在一個舶來的或現代的觀念撞擊中一朝消解。反對吃狗肉就一定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嗎?對不吃狗肉卻穿名貴皮草的人來說,道德或許并不是一個清晰而確定的存在。狗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沒有疑義,但反對吃狗肉的人大概也像孟子所說的那樣“見牛未見羊”,更未必能把仁心從動物推及人。畢竟,與狗比起來,人更是人類的朋友。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