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2014年初,韓國SBS水木特別企劃劇《來自星星的你》在韓國收視率一路飆升奪得收拾桂冠的同時,在中國也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韓流風潮。不僅普通的觀眾無法抵擋千頌伊和"叫獸"的魅力,連趙薇,陳喬恩,楊紫,吳克羣,賈青,陳紫函等大牌明星也紛紛淪陷,大贊《來自星星的你》精彩。
2014年2月27號下午,一家成都公司發布微博表示,考慮到公司不少“教授迷”晚上看《來自星星的你》大結局,允許員工明日上午請假半天在家休息,“老板值班”。微博中稱“本周四(2014年2月27日)是韓劇熱播劇《來自星星的你》大結局,BOSS考慮該劇的熱播程度及各位教授粉絲們的糾結心情……為能讓大家周四晚熬夜觀看大結局提高工作效率,周五上午特批可請假半天。 備注:(BOSS坐班)”
這個冬天,隨著《來自星星的你》的熱播,炸雞和啤酒、女主角全智賢用的唇膏、男主角金秀賢的睡前讀物……凡是能和《星你》沾上邊的,統統都火了。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在網上發現一條“來自星星的你”旅游團,記者查詢發現,這條由攜程網推出的“韓國首爾+江原道5日團隊游(4鉆)?賞花 五色溫泉 小法蘭西”產品,打出了“攜程帶你領鮮感受《來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最浪漫取景地”的旗號吸引“星星迷”。
相關評論
新華網江蘇頻道:《星你》之所以好看,全因作為收視保證的導演+編劇+演員的三角組合沒一邊是軟肋。一部好戲之所以能做到懸念叢生、節奏緊湊、引人入勝,首先在于編劇強大。一個劇的背后,往往有一個精良的劇本、構思,以及強大的制作團隊。這個戲把人們耳熟能詳的“偵探福爾摩斯”老故事放在了現代背景之下,用一種“故事新編”式的處理手法,加入了很多現代的元素,顯得很新穎:“而且這個戲并沒有像我們通常看到的‘穿越劇’那樣惡俗。”
上海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曹可凡說:“我很少看國產劇,一是工作比較忙,二是值得看的精品很少。”曹可凡認為,韓國電視劇在中國熱播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韓劇的精神內核還是中華傳統儒家文化,而且經過包裝后,呈現出來的都是很美好的東西。第二,事先經過了詳細的市場調研,很多情節、橋段盡管比較老套,但確實能擊中觀眾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表示,《來自星星的你》《大長今》等韓劇都看過。韓劇傳達的大多是東方民族真善美、尊老敬幼等傳統價值,而且敘事方式非常有技巧,中國觀眾容易接受。另外,韓劇塑造的人物給人印象都很清新、善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很純美。
知名導演趙寶剛說,這樣的劇我們拍不出來。體制機制是個很大的原因。韓國有七大電視臺,所有制作公司跟七大電視臺都是上下游關系,制播一條龍,擰成一股繩。“我們有2000多個電視臺,收視分流嚴重,自身就把藝術水準降低了”,再者,韓國電視劇是周播劇,一邊寫、一邊拍、一邊看反響;中國不是,一下全拍完了,然后去賣,賣不出去就完了。
國家一級演員、國家話劇院演員李羚說:“就拿抗日劇來說,我有時候實在看不下去,很多劇里都要安排一些涂口紅、化濃妝的女特務角色,她們的存在對劇情毫無意義,但就是為了吸引眼球,再怎么‘腦殘’都無所謂。抗日劇應該是很嚴肅的,現在這個樣子太可惜。”李羚認為,文化界缺少一種批評、反思的氛圍,這也是國產劇難出精品的重要原因。“現在很難有真正的評論家和批評家。組織一個評劇活動,人人都說好。為什么?不得罪人,也有利益啊。某個人如果批評多了,漸漸就被排斥在圈外了。”
模擬題
《來自星星的你》在國內熱播,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將我國文化產業建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來自星星的你》熱播,讓劇中的演員深受觀眾喜愛,而且無形中也讓在劇中出現的韓國本土品牌廣受關注,從而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韓國經濟的發展,再一次凸顯了“韓流”的魅力。對比之下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國的電視產品,甚至是文化產業如何才能不斷推陳出新,打造我國的文化精品。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要將我國的文化產業建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目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我國文化大國的形象相比還是存在先天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一、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尚未建立,制約了文化產業的正常發展。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場能夠促進各類文化產品和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當前我國文化市場的發育還不夠完善,限制了我國文化市場、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
二、豐富的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深厚文化積累、多樣文化形態,是怎么估計也不過分的寶貴文化資源。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產業等途徑,把我國令人稱羨的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三、文化產業法規建設滯后。早在1993年,就有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建議制定文化市場管理法,以解決當時存在的文化管理跟不上,文化市場立法滯后的問題。但由于部門利益紛爭、職能嚴重交叉等原因,文化市場管理法至今尚未形成。
四、國人缺乏文化自信。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經濟的復蘇,也帶來了國外文化的入侵,好萊塢電影在中國賺得盆缽體滿,在給國人豐富的視覺享受的同時,也留下了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的文化侵襲。
為此,建設中國的文化產業依然任重而道遠,總的來說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立法,加強產業政策扶持。制度具有長遠性,全局性,在指導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必須進一步完善中央的頂層設計,制定文化產業法律法規。此外,要加強文化與金融緊密結合,加強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多渠道解決文化創意企業融資難問題。
第二,優化區域布局,打造文化創意品牌城市。應形地區差異化發展的格局。鼓勵立足當地資源、突出地方特色,加快調整和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的空間布局。選擇有條件、有特色的城市建設文化創意示范城市,形成品牌城市。
第三,加快創意人才培養,著力引進培養高端人才。人才是創意產業發展的第一要素。應加快高等院校教育體制改革,加強企業與高校的互動,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
第四,深化體制改革,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對外開放。要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尤其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投資文化創意企業。進一步擴大文化領域吸引外資的力度,擴大文化服務出口,加快推動文化創意企業的海外投資。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