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背景鏈接:
國務院扶貧辦11月1日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近期全國9省份26個貧困縣順利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加上年初摘帽的江西井岡山和河南蘭考縣,目前全國已有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為什么這28個縣能夠率先脫貧?摘帽之后是否就沒有貧困人口?為了保證脫真貧,真脫貧,貧困縣退出程序嚴格,提出退出申請的貧困縣需要通過初核、復核和評估專項檢查,公示無異議才能退出,同時退出的標準也十分嚴格。為了保證脫貧穩定性,貧困縣脫貧后,各項幫扶工作還會繼續推進。(《新聞1+1》 20171101 貧困縣摘帽如何真摘?)
題目預測:
對于國務院日前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近期全國9省份26個貧困縣順利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加上年初摘帽的江西井岡山和河南蘭考縣,目前全國已有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對“捷足先登”摘帽的28個貧困縣,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中國共產黨面對全國人民立下的軍令狀。所有黨員干部把脫貧攻堅當作第一民生工程和第一要務,倒排工期、真抓實干,貧困縣脫貧摘帽出現了百舸爭流的好勢頭。日前,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這既是1986年國家設定貧困縣31年來,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貧困縣數量凈減少,也是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目標的良好起步,為今后幾年貧困縣退出樹立了標桿,作出了示范。
但樂觀之余我們也要認識到摘帽工作急不得,在個別貧困縣,領導干部在脫貧摘帽上存在不求真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摘帽時間越早越好。個別貧困地區的領導認為,提前摘帽既不影響扶貧政策的“含金量”,又能顯示政績,何樂而不為呢?但貧困縣摘帽受區域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扶貧投入、工作機制等諸多因素制約,具有客觀規律性,一蹴而就不行,想當然更行不通。
第二個誤區是貧困發生率越低越好。有的貧困縣為了顯示摘帽質量,不顧客觀現實,在摘帽時把該縣的貧困發生率一壓再壓。致使有的不具備退出條件的貧困戶“被退出”。脫貧戶不認賬,社會不認可,摘帽質量打了折扣。
要走出這些誤區,真正實現脫貧摘帽。
一是要激發士氣。貧困縣較之非貧困縣,發展的任務更重,領導的責任更大、付出的更多,這應當充分肯定。對那些在脫貧攻堅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扶貧地區領導干部,要用好用活干部政策,在原崗位上解決他們的待遇問題,個別特別優秀的,可以破格提拔使用。這樣,既穩定了隊伍,又激發了活力。
二是真考核、真問責。不斷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并且入戶獨立調研,扶貧干部遵循回避原則,確保評估不受干擾。通過初核、復核和評估專項檢查,公示無異議才能退出,真正實現中部地區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低到2%以下,西部地區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低到3%以下的,錯退率低于2%,漏評率低于2%,群眾認可度高于90%的,才可以退出,用最嚴格的扶貧考核評估,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脫貧退出成果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考驗。對個別心浮氣躁,為急于摘帽而玩數字游戲的,不但不能讓他們“過關”,還要追究他們弄虛作假的責任,把工作導向心無旁騖扶真貧上來。
三是脫貧后防止返貧。實現摘帽退出只是脫貧攻堅征程上的階段性勝利,為了防止返貧,下一步要切實做好貧困縣退出之后的繼續幫扶、監管和鞏固提升工作,實現脫貧不脫政策,不脫措施,不脫投入,摘帽不摘監管,使各項幫扶工作保證繼續推進,確保實現穩定脫貧。
四,脫貧工作持續前行。目前我國仍有804個貧困縣和4200多萬貧困人口,為了幫助這些人及時脫貧,所有黨員干部后續還需繼續發力,精準識別,精準幫扶,且要著重對貧困戶扶志,扶德,扶技,來使得貧困戶自身脫貧意愿變強,真正穩脫貧,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