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梭,一路走來,我國一直如同一位久病的醫者,在不斷摸索自醫的過程中逐漸繁榮昌盛。而現今,“看病難”這一問題是我國現階段發展所要正視的一處“病患”,如何自醫,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
自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衛生排名的公布,加之我國在推行醫療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暴露出的問題,社會各界對“看病難”這一問題的廣泛關注,無一不要求我們表決心,下猛藥解決這一問題。溫總理說:“醫療制度的改革是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它是一項世界性的難題,但是我們迎難而上,毫不退縮”。那么究竟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究根結底還要從制度上著手。
首先,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對公立醫院采取了國企改革的思路,實行放權搞活政策,實踐表明這是不科學、不嚴謹的,醫療機構作為特殊的公益性機構所在,其意義與傳統的企業完全不同,應該針對其特殊性制定管理規范政策與制度,作為公益性機構,應當規范其運行機制,以削減其趨利性,增強公益性。制定相關制度完善其管理制度與就醫流程設計,推行三級轉診和首診制度,將醫療流程規范化,使得各層次各規模醫療機構得以平衡發展,患者得以及時方便就醫。
其次,政府應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力量的建設,明確政府責任,增加經費投入,逐步改變醫療機構“以藥養醫”的做法,確保群眾能夠享受最低醫保待遇。并且建立高效的醫藥監管機制:一是要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屬地化和行業化管理改革,明確管理機構和管理責任。二是要制定詳細的醫療機構管理規制,依法進行日常管理。三是要成立專業的衛生監督執法隊伍,依法對醫療機構的從醫人員執業資格、執業范圍、執業行為、廣告宣傳內容和收費價格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對索要紅包、拿藥品回扣等不正之風進行堅決糾正。四是要建立完善的藥品流通領域監管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政策。治理藥品回扣應該從源頭抓起,對藥品銷售企業采用送回扣的不正當行為要依法嚴懲。(河北華圖教育專家簡評:層次劃分不合理。這一段內容中加大資金投入與加強監管這兩個不同范圍的措施放到一個措施內容中進行論述,顯得文章的整體邏輯不夠合理。建議將這兩個措施進行拆分論述,以使文章的邏輯更加嚴謹。)
解決“看病難”問題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只有把握基本,從根源著手,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合力,多角度集中“攻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使得醫者得以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