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二維碼 |
掃描/長按二維碼 |
原標題:破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深層問題
日前,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以下簡稱《促進辦法》),明確提出校企合作的目標原則、實施主體、合作形式、促進措施和監督檢查等,按下了新時代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的快進鍵。
建設教育強國,職業教育不能缺席。要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需要調動社會多方力量尤其是企業的全面參與。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政府在鼓勵和引導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一些深層問題尚待突破。這些問題包括:如何轉變職業學校封閉辦學模式,推動人才培養和社會使用相銜接、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相適應?如何深化產教融合發展,調動行業企業參與的內生動力,讓企業的投資利益得到有效保證?如何落實企業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切實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如何創新職業教育模式和人才提供方式,大幅提高職業學校服務能力?為有效落實《促進辦法》,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力量深入參與職業教育,需要強化社會投資信心、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提高積極參與意愿、拓寬參與領域和深度。
統籌盤活職業教育資源,強化社會投資信心是當務之急。加快研究出臺配套的引導政策和操作辦法,明確工作目標和評估辦法。放寬對民辦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和辦學硬件的不合理限制和隱形壁壘,破除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的法律和政策障礙。強化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和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行業部門對本部門、本行業職業教育的指導,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疏通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堵點,統籌投資、專業建設、招生就業等事項。這些都必須通盤考量,做好頂層設計。
深化產教融合,調動行業企業參與積極性是問題關鍵。集聚社會資源動態對接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要求,打造開放的人才培養體系,在真刀真槍的企業環境中培養一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發揮職業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雙主體作用,推動一批“職業教育型企業”發展,真正讓職業學校畢業生有發展成就感,讓參與企事業單位有獲得感。只有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校企合作才真正有出路。目前,調動企業積極性,需要在企業之外的學校、政府部門方面多下功夫。
健全融資機制,解決職業學校的“錢袋子”問題是保障。改善企業進入職業教育的意愿和能力,搭建職業教育產業融資、擔保、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改革,落實好財政獎補政策和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改變“政府熱、資本冷”的現狀,建立動態可調整的收費定價和政府補貼機制,平衡好社會效益與社會資本收益。
創新辦學模式,拓寬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領域和深度。支持各類企業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或參與職業教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用創新的機制和真正的實惠打動利益相關群體。鼓勵學校、行業、企業等共同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明確參與各方的職責,發揮職教集團在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景安磊,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相關推薦:
2018公務員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指導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