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二維碼 |
掃描/長按二維碼 |
2018年國考申論的地市級考試中圍繞城市建設理念通過六則材料對考生進行考察,現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在地市級考試中的作文題目:
一、題目解析
“給定資料6”中提到了老子關于“有”和“無”的觀點,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聯系實際,以“試談‘有’與‘無’”為題寫一篇文章。
從題干上來看,這是一道命題作文,且已經給定作文的主題即城市管理理念。而要順利完成這篇作文寫作重點在于把握“有”和“無”的含義。
二、參考范文
試談“有”與“無”
“城者,盛民也”,城市建設發展的初衷在于讓生活在城中的人安居樂業,享受生活。然而,隨著可利用公共空間不斷縮減,現有的城市建設理念發生了異化:過分追求商業化、過度壓縮發展空間、過于執著發展速度……先哲早已言明:“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我們應當學會樹立正確城市建設理念,以“無”之有限空間,推“有”之無限發展。
以“無”助“有”,政策為風。好的政策的基本要件在于能夠滿足公民的意愿。80年代初,我國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政策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更帶來了農村的致富發展。但是在基層落實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初期執行規劃偏差,難以滿足不同群眾需求等。我們不得不思考:能否通過適當調整以實現合理應用耕地的目標?為此,需要在政策執行時,基層組織保證執行效果,做出宏觀規劃,以有限土地推動無限發展。
以“無”助“有”,共享為翼。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城市中可利用的公共空間越發有限,一些城市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城市中人的感受,從而兩極分化嚴重。富者為了享受優質的資源更是強行劃分公共空間,貧者的“抗爭”使得環境破壞、治安惡化,如此進入惡性循環。為解決這些問題,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共享”被反復提及。分享休閑空間,共筑發展成果,不僅可以保護城市的人文歷史,更能讓社會環境和諧共進。
以“無”助“有”,未來為巢。什么是未來?未來是人生活的目標,是城市建設的理由。在大多城市管理者心中已經認識到:城市建設不能只重“面子”,忽略“里子”。這里的“里子”就是城市地下管廊建設,它亦被稱為“百年大計”,直指城市發展未來。在地下管廊建設過程中,需要統籌規劃,在科學調研前提下確立目標。當然,實現這樣的“未來”更應當讓多方參與其中,發揮多主體的主動性。唯有如此,方能引有限空間,還未來之巢。
鋼筋水泥搭建的石屎森林已經成為我們眼中熟悉的“風景”,卻不是人們期望的愿景。有而為利,無亦可用,以政策為風,共享為翼,未來為巢,城市建設理念才能回應人之所想所念,讓人在城市中留得下,活得好!
相關推薦:
2018公務員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指導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