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有阿基米德坦言“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今有中國工人發出“只要給我們工人一個杠桿,我們同樣能撬動地球”的豪言壯志。阿基米德依據力學原理,說此豪言,而中國工人靠什么擺脫“兩頭在外,中間加工”的中國模式,撬動地球呢?寶鋼集團給了我們滿意的答案:藍領創新,撬動地球。
創新,不僅需要經驗,也需要勇氣,更需要不斷追求新事物的精神。工人,是企業力量之基、活力之源,依靠藍領創新,是我們不斷提高中國制造業實力,擺脫“兩頭在外,中間加工”生產模式的關鍵之策。
--藍領創新,需要政府積極引導突破“兩頭在外,中間加工”的發展模式,探索向產品設計、研發和營銷兩頭延伸,激發需求,激發藍領創新。
“中國制造”曾經瘋狂席卷全球,中國一度成為了“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給中國帶來了GDP數據的劇增,也被某一時期作為中國國際影響力提升的例證。然后,中國制造,并沒有給中國帶了技術的飛躍,卻有可能讓中國陷入某學者所說的“人口詛咒”。隨著“代工廠”生產模式的出現,中國的產業工人在減少,“農民工”在不斷增加。農民工成了生產流水線上的生產工具,卻降低了工人創造力,藍領創新,在一定階段內在消失、在減弱。究其根源,是企業單一的加工模式造成。
為了擺脫困境,長三角A市政府,積極引導企業,擺脫“兩頭在外,中間加工”的發展模式,向產品設計、研發和營銷兩頭延伸,實施中間分離,在現代制造業中拓展現代服務業,助推了現在制造業發展,并實現了產業整體轉型升級,充分激發了藍領創新,激發了市場活力,是產品走向了產品研發、品牌塑造、銷售一條龍的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之路。
--藍領創新,需要企業尊重工人,形成深入的創新體系和跨崗位、跨區域、跨專業的協同創新機制,激發藍領創造力。
隨著“中國制造”的成本不斷增加,國際外貿冷清,中國企業發展面臨瓶頸。曾經盛極一時的“盛昌制鞋”等中國加工企業,面臨“盛極而衰”的命運。如何激發企業活力,如何激發藍領創新,成為突破企業困境的關鍵。
在這里,寶鋼集團是中國企業的榜樣。寶鋼充分尊重工人,完善企業的創新體系,形成跨崗位、跨區域、跨專業的創新機制,把每名員工都當做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個體。為更好的激勵“藍領創新”,還建立全方面的創新激勵制度,為每位有創新成果的員工,申請專利,頒發獎金。尊重工人,就是對工人價值的最好肯定;尊重工人,就是尊重企業的創造和發展;尊重工人,才能更好的激發藍領創造力。
--藍領創新,需要工人保持認真負責,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活力和精神。
“咱們工人有力量”、“工人老大哥”等有關工人昂揚的旋律和話語,已經成為歷史;“鐵人王進喜”等拼搏的工人形象也進入了史冊。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藍領創新,對新時代工人也提出了新要求。
藍領創新,需要工人有認真負責的態度。“80”、“90”新一代農民工,向往自由、個人尊重,這是新時代工人的優勢,尊重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的理想和最求,充分激發他們個人活力,不斷創新。
但同時,新時代的藍領,首先應具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精神?梢杂袀人追求,但應該拒絕“吃喝嫖賭抽”,弘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想和追求;其次,政府應重視職業教育,完善職業培訓制度,投入資金和人才。在社會中,在職業學校,不斷引導學習精神,不斷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有理想和追求的新時代藍領,提供職業規劃咨詢和深造培訓機會。同時,企業也應不斷對新工人和在崗工人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可以在工作中,在企業大學中,如海爾大學,不斷培養新型創造性藍領,培養藍領學習和創新精神。
藍領創新,是突破傳統加工模式的關鍵之策;藍領創新,是突破企業瓶頸的關鍵之舉;藍領創新,是保持工人創新活力的關鍵之路;藍領創新,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重要法寶。只有藍領創新,才能給工人足夠的力量,撬動地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