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是常態,所以風險對于企業是常態。沒有發現風險或發現不了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講風險,并不是只要安全,不要生產,沒有生產效益的安全是無用的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感“底線思維”對于引領民航安全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安全是根、服務是魂。”安全是民航的根本,前段時間發生的馬航事件再次警醒我們,對于民航企業來說,有安全不等于有一切,沒有安全肯定就沒有一切。東航作為旅客運輸量排名世界前五的航空公司,每天要執行國內外1800多個航班、運送20多萬旅客,這就等于每天要移動一座城市。可以說,安全壓力非常大。
這種安全壓力,要求我們“凡事從最壞處準備”。很多人認為“安全是常態,不安全是偶然的”,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不安全是常態,所以風險對于企業是常態。沒有發現風險或發現不了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我們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把工作放在最壞的基礎上來設想”。
有人講過,“安全上送人情,就是送人命”。樹立“不安全才是常態”的觀念,就要學會“無事生非”,這個“非”就是問題隱患,要預測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我們要去找,要去分析,時刻想到沒有發生問題不等于沒問題,今天沒有發生不等于明天不會發生。就是要堅持“小題大做”,出了問題,不僅要從問題的本身找問題、就事論事,更要從系統上去找問題,從多方位去思考、從不同角度找漏洞。就要善于“追根溯源”,弄清楚為什么發生,搞明白問題的深層原因。最后就要做到“舉一反三”,不斷針對這種新的情況,去研究新的問題、采取新的措施,以避免在其他方面可能發生新的風險。
當然,我們講“凡事從最壞處準備”,最終是為了“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我們講風險,并不是只要安全,不要生產。沒有生產效益的安全是無用的,如果消極地思考面對,那么飛機停在地面上是最安全的。所以,我們不能就安全談安全,而應該看到,安全的價值在于安全本身的價值和它能夠創造出的價值。如果有風險繞著走,不敢承擔責任,不敢得罪人,風險肯定會無限擴大,更談不上創造什么價值了。
這里面還有一個辯證法,保證安全的時間越長,就能越長時間地保證安全。為什么這樣講?過去有人說,保證安全時間越長,就會離事故越近,說這是一個概率問題。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概率是存在的,當概率無限小的時候,就沒有概率了。因為,保證飛行安全的時間越長,經驗積累就越多、飛機設備改進就越先進、機場保障能力就越強,就越能長時間地保證飛行安全。
用“底線思維”實現安全發展,選人用人很關鍵。各級管理人員要大膽管理,嚴格要求,讓員工在包括安全管理在內的各項工作中能夠說實話、講真話。管理人員不要聽假話、聽大話,只有聽實話、聽真話,才能知實情、辦實事。用“好干部”的標準選人,以“三嚴三實”的作風干事,就能形成安全工作新的凝聚力,迎接安全工作的新挑戰,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