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各種新職業大量涌現,既是社會發展變遷的生動寫照,也是人的自由發展的時代趨勢。今天在城市樓宇間穿梭的電商物流員,就是電子商務興起所伴生的新型職業,而類似的新職業已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出來了,不管你熟不熟悉,不管你認不認可,這些新職業已是繁星點點。各種新職業的出現,必定讓自主擇業、自由發展的職業星空更加燦爛。
社會變化的需求以及所提供的條件決定著職業的興衰,人類發展進程中很多職業被歷史的長河淹沒,而更多的職業卻留了下來,成為人類自我創造、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傳承的重要推動力。當然,職業從來就不是成長在真空中的,它與經濟發展、政治制度、文化觀念、社會階層緊密相關。因此,職業具有顯著的社會屬性、經濟屬性、文化屬性,甚至政治屬性。長期以來,人類認識職業時,常伴有貴賤、高低、新舊等主觀判斷,在今天這些判斷仍然深刻地影響著職業變遷和職業興衰。
從我們國家來看,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深度改變著社會結構、人口結構和財富結構,與此同時,各種新職業也應運而生,這里既有社會需求,也有人的自身創造。一些過去聞所未聞的新職業出現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比如造價工程師、婚禮策劃師、營養搭配師、陪護師等等。更為重要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大大沖擊著傳統職業形態,直接催生了各種新職業,比如游戲開發師、網絡工程師、數字視頻合成師等等。這些新職業領域積聚了大量的人才,噴涌出強大的創造力,深刻改變著職業體系,同時也撞擊著社會神經。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相對于已經噴涌而出的新職業,社會對此的共識以及制度供給,還遠遠沒有跟上。主要表現在:從思想上排斥新職業,把各種新職業視為另類,甚至歧視新職業,把一些領域的新職業與卑微、低下、非主流畫等號;在職業分類中忽視新職業的出現,在各種職業統計報表中不登記、不反映;社會職業制度體系不向新職業開放,把新職業排斥在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職業保障體系、職業教育培訓、職業監管等制度之外;忽視對新職業的調查研究,新職業界定、規范、評價缺少理論和智力支撐。這些認識的偏見和制度的缺失,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將會大大影響新職業的發展與成熟,最終會阻礙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當務之急是要充分認識到新職業對于社會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意義。新職業的不斷增多,必然打破既有的職業形態,一方面會豐富已有的職業體系,對一些傳統職業進行嫁接和延伸,另一方面會誕生全新的職業崗位,但不管是嫁接、延伸,還是新生,新職業成長的背后是社會活力競相涌流的生動寫照。
從這個意義上講,新職業是社會活力的載體和源泉。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對于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新職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空間以及前所未有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我們可以更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新職業的不斷涌現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破除對新職業的偏見和歧視就顯得更加緊迫。新職業能否真正得到社會認可,完成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驚人一躍,關鍵是全社會對其要有公正的態度,并給予熱情的呵護。誠然,一個新職業要想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需要一個過程,但如果這個過程過長,博弈的力量過于懸殊,職業偏見過于頑固,那些幼小的職業形態是很難生長起來的。值得警惕的是,社會對這樣的行為還渾然不知,傳統的傲慢和現實的偏見從來沒有停止過。去除偏見和歧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承接深化改革釋放出的職業紅利的必然選擇,我們當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的意識和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呵護各種新型職業的出現。
再者,我國是個勞動力大國,就業問題是最大的民生問題,保障人民的就業權,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所在。當前,保障就業除了在現有職業崗位資源上充分挖潛、釋放好現有的職業潛力外,還要精心培育和保障新型職業,大大拓展就業體系、職業體系和保障體系。
首先各相關部門要通過制度創新把新型職業納入到職業統計體系中,防止出現職業“黑戶”,其次要根據新型職業出現的領域和規模,制定新型職業扶持保障計劃,通過職業技能評定、職業體系規劃、職業能力鑒定等措施,力促新型職業健康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對在新型職業領域工作的各類人才要平等看待、公平保障,把新型職業人才納入社會人才建設體系中,甚至出臺政策優先培訓、扶持掌握新型職業技能的就業或創業人才,讓新型職業人才競相成長起來。
為了明天,為了美好的生活,為了每一個人的更自由的發展,必須讓職業的星空更加燦爛起來!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