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同時強調,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在新農村的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條件和基礎,是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一項十分緊迫和重要的任務。
培養新型農民任重道遠,必須要有長期努力奮斗的思想準備,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下大力氣長抓不懈,為了更好的培養新型農民我們制定了以下幾項措施。
(1)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培養新型農民具有明顯公益性,政府責無旁貸。各級政府應把培養新型農民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采取有效措施,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培養新型農民。要樹立大規模投入,大規模培養的理念,加快農村人力資本積累,要加大投入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做好示范引導。要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與農民利益的關系,喚醒農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自覺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去。
(2)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逐步實行規范運作。一是縣、鄉都相應地成立農村人才開發工作的組織機構,確定專門的人員從事該項工作,逐步組建農村人才開發完善的體系。在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在村一級設立人才服務點或聯系點,建立鄉土人才需求信息聯系網絡。二是在健全政府人才開發機構的同時,積極鼓勵農村各類鄉土人才建立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技術協會等民間組織,從而在農村形成政府人才開發機構和農村鄉土人才民間組織縱橫交錯的鄉土人才開發網絡,為鄉土人才開發工作廣泛深入地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
(3)加強對農村鄉土人才的開發與管理。一是各鄉鎮要要積極建設好本鄉鎮人才庫,按照鄉土人才的不同類型,分門別類進行登記造冊,建立鄉鎮土人才庫,真正把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種養能手等鄉土人才納入組織視線,便于對鄉土人才的開發和利用。二是各地人事局、科技局等相關部門做好對農民職稱的評定工作。繼續在農村鄉土人才中做好農民技師、助理技術、技術員、助理技術員的評選工作,加大培養農民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和科技興農帶頭人的力度。三是根據各地經濟的發展需要,大力培育出一批畜牧、水電方面的人才,確保發展的需求。
(4)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教育大計,質量為本。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不斷改進教育培訓方法,提高質量始終是農民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性任務。要完善教師培訓制度,注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要建立專兼職教師聘任制度,廣泛吸納農業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調動教師的內在積極性;要注意用胡錦濤總書記“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廣大教師,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多做貢獻。
在我國只有把農民培養成掌握和運用現代科技的新型農民,才能使農業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更好地實現“三增”目標。只有培養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把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形成持續推動建設新農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讓農民共享和使用農業科技成果,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才能提高農民務農和轉移就業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長效機制;才能使農民崇尚科學、崇尚文明,形成農村良好的社會風氣。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