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日益加深,在發展戰略、制度導向和我國傳統觀念等多方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從個人到國家關注的焦點都集聚在了普通高等教育,而相應的職業教育發展受到冷落。而恰恰我國經濟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各種職業技能型人才緊缺,這就釀成了供需發展不平衡的悲劇。那么接下來就讓廣西華圖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出現的原因,如何面對等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背景鏈接】
1.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會議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和民生改善的戰略舉措。以改革的思路辦好職業教育,對提升勞動大軍就業創業能力、產業素質和綜合國力,意義重大。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換代時期,迫切需要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這就需要一個更具質量和效率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予以支撐。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不單單是一個教育問題,還是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要一環,更事關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裝備的市場競爭力。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在經歷了2000-2001年的低谷后,2002年-2004年恢復發展,2005年起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職業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比如國家在經費投入與重點項目建設,提出了重點建設1000所中職示范校、100所高職示范校,重點扶持建設1000個縣級職教中心,在重點專業領域建成2000個實訓基地,建立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金制度等。
2.10月20日藍翔校長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近期藍翔因為受到負面事件影響,招生減少了大概90%,到春節前“要虧1.8個億”。有專家指出:虧1.8個億是假危機,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才是藍翔的真危機。從80年代后期到現在,由于城市化進程的推動,如藍翔這樣的職業學校給進城務工的打工群體提供了符合要求的教學和培訓服務,對社會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從最新的工程機械行業的情況來看,由于下游基建投資趨緩,房地產行業大勢已去,工程機械行業產能仍處在過剩情況。9月份,挖掘機行業銷量同比增速減少33%,銷售數據持續低迷;機械行業的其他產品,如機床等,經營狀況也依然嚴峻。 多年前,就有不少人預言,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明顯增長,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將逐漸被越南、菲律賓等取代,然而今天,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依然堅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學生工”的廣泛使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正式工人工資上升帶來的成本提升。所謂“學生工”,一般指的是職業高中、技校向各類工廠派遣的“實習生”。2010年,教育部表示,職業學校必須提供學生來彌補勞動力缺口,此即所謂實習生。學生們在實習期內不上課。教育部曾表示,每年至少有800萬這類學生實習生。這占據了2900余萬職業學校學生的相當一大部分。他們在蘋果、惠普等企業上游供應商的代工廠里,做著與正式員工完全一樣的工作。
從目前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在我國城鎮就業人口中技能型勞動者僅占32.9%,而其余為非技能或低技能勞動者,而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技能工人。同時就單從學生來源方面,學生素質低,錄取分數低,流失率高;此外,教師合格學歷和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夠,教師出于薪資待遇、客觀環境及發展前景等多方原因的考慮,而且職業教育發展中最為關鍵的“雙師型”教師資源也極度缺乏匱乏。從歷史原因看,從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擴招以來,職業教育雖然也得到了發展,但是國家缺少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導向,扶持力度不夠,高校本身也不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
在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不受重視。與中國規模急劇擴大的大學相比,在很多方面,職業學校的教育被嚴重忽視了,除去教育水準低下外,也經常因設備簡陋、管理不善和師資水平不達標而經常受到批評。在我國長期以來重普高輕職高這樣的主觀意識環境影響下,中國的文化傳統是“讀書做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之于人”。職業教育從一開始就屬于教育領域的另類和旁門左道。而意識和觀念的偏差,恰好就影響到了我們對待職業教育的態度。
國家的政策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但就目前客觀實際看,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并不理想。在我國一直沿用的是國家辦教育,因此,國家是教育事業的辦學主體。雖然目前私立辦學也取得了相應的成績。具體來說,與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職業教育的政策環境不容樂觀。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由中專、技校及中職學校組成。技校屬勞動部門或者相應的廳局,中專很多屬于教育部門管,政出多門也是制約發展的一個原因。過去教育部門認為職業教育的勞動部門或其他部門的事,故對中職的發展重視不夠。
當然還有另一個職業教育發展客觀限制性條件,由于國家的人們的重視程度不夠,辦學條件和基礎普遍較差,招生規模持續擴大,辦學壓力加重,辦學投資力度遠遠跟不上職校規模的發展速度。職業學校發展缺乏明確的規劃,國家沒有明確的發展規劃和具體要求,因此,職業學校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狀況。最近幾年不同類型的職業學校遍地開花,伴隨的是學校的盲目擴張,一哄而上熱門專業,并且出現了“無所不辦、無所不敢”的局面,這造成了對口專業教師奇缺。人才培養質量無法保障等一系列問題。
從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全球首位,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13.4%。世界制造中心東移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這就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我國現在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這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培養大批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那就意味著,技能型人才在經濟發展中有巨大的發展需要。
但現實情況是我國職業型人才急缺,這不僅無法滿足現有企業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影響企業的發展。同時在我國經濟發展大發展大變革的關鍵時期,轉發發展方式,加大技術創新成為我國長期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而沒有較強實力的職業型人才培養基地,這一目標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和限制。因此,有人就提出了目前我國技能型人才成為經濟發展的一條跛腿,使得我國經濟發展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職業教育的發展的困境,不僅無法滿足人才的基本需求,更是我國技術創新的最大障礙和困難,尤其是加工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發展缺乏穩定而堅固的發展根基。從而使國家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此外,國家及高校普遍重普高輕職高的思想,嚴重影響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時,人民對職業教育普遍認識不到位,使得職業教育缺乏寬松和諧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沒有一個發展氛圍。因此,全國上下都要開始重視職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院校,培育高素質職業教師隊伍,最終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轉變觀念,發展并完善現有職業教育,并加大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在2014年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強調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促進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激發年輕人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和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
建立健全職業學校發展的各項制度。李克強提出要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和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大力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做到學以致用;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鼓勵中外合作;積極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民辦職業教育。
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和資金投入。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的職業教育發展和培養模式,加強國家發展戰略的導向和政策的傾斜。要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各級政府要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分類制定和落實職業院校辦學標準,加強督導評估。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資助政策,積極推行直補個人的資助辦法。健全就業和用人政策。讓職業教育為國家和社會源源不斷地創造人才紅利。
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積極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民辦職業教育;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探索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購買服務的機制。推動公辦和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
總之,在新世紀,職業教育有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挑戰。重拾并加大力度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選擇。希望大家也能夠積極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并多角度、深入去理解這樣一些問題,來培養大家的社會敏感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模擬題】
1、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請對這些主要問題進行歸納和概括。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
【參考解析】1、城鎮技能型勞動者比例非常低;2、學生素質低,流失率高;3、合格學歷和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足;4、國家政策導向不足,扶持力度較小,政出多門,且重視不夠;5、意識和觀念的偏差,家長對職業教育不重視,重普高輕職高;6、辦學條件和基礎差,辦學投資不足,學校缺乏明確規劃。
2、請簡要分析材料中提到的:我國經濟發展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深入、恰當,不超過200字。
【參考解析】
我認為這一說法是符合我國發展實際情況的,我國經濟陷入兩難境地意思是我國客觀需要職業教育推動經濟發展,但是又沒有職業教育的支撐。
原因:1、高新技術制造業逐年增加;2、對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需求大;3、我國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人才缺口大。
問題:1、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2、人們對職業教育認識存在誤區,普高輕職高思想嚴重;3、職業教育軟硬件設施不足。
因此,我們要重視職業教育,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3、結合材料,談談如何有效解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問題舉措。
要求:條理清晰、措施全面、有可操作性。不超過200字。
【參考解析】1、轉變觀念,發展并完善現有職業教育,并加大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2、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推行“雙證”教育,試點現代師徒教育,并積極吸引社會參與辦學;3、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和資金投入,尤其是農村和貧困地區,實行多種資助,健全用人就業政策4、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探索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購買服務的機制。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