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把法治建設和德治建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深刻認識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重大意義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兩者都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覺悟。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對于夯實國家治理的制度基礎和思想道德基礎,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對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深刻總結。縱觀歷史,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各自起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國家才能治理有序,社會才能健康運行。我國從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提出“寬猛相濟”、荀子提出“隆禮而重法”到漢代董仲舒強調“陽為德,陰為刑”,從唐代提出“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時期一直延續德法合治,都體現了德治和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都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從世界范圍看,凡是社會治理比較有效的國家,都堅持把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同時注重用道德調節人們的行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對于國家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必須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緊密結合起來,使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共同發力、相互促進。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內在要求。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內涵十分豐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著眼當前、面向未來,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繼續實行好,把法治中國繼續建設好,最關鍵的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牢牢把握這條道路的基本特征和原則要求,彰顯其鮮明特點,發揮好突出優勢。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落實好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統籌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從根本上說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當清醒看到,我國法治建設現狀同黨和國家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還有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實踐證明,要切實解決法治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單純就法治論法治是不夠的,應當著眼全局、系統謀劃,特別是要立足我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重視加強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導,著力培植人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觀念,營造全社會都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的文化環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共同發揮作用。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構筑依法治國的堅實道德基礎,形成全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法律依賴道德而被認同和遵行。只有堅持以道德為滋養,法治才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必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思想道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法治建設全過程,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供有力支撐,為法治有效實施創造良好條件。
完善與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相協調的法律體系。任何法律都內含著道德判斷、體現著道德取向。只有符合廣大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會公序良俗,法律才能為人們所信仰、所遵守。目前已經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總體上反映了社會主義的道德追求,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同時要看到,也有一些法律法規的某些條文和具體內容,存在與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核心價值觀要求不協調、不“合拍”甚至相悖的問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必須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先進道德的導向。要加強法律與道德的協調和銜接,將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要加強對法律的道德效果評估,各方面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都要充分考慮道德因素和道德風險,對有違道德要求的法律法規及時廢止或修改,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彰顯道德的價值和力量。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