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中,寫作是塊大部頭,考生們要想實現申論高分必須參考一些質量高、格式規范的申論范文,下面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與大家一起分享。
古語有云:“繩墨以求直線,秤以權輕重,規以求圓,矩以劃方”,這充分說明了規矩之重;俗話又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充分體現了規矩在生活中的重要。而當下社會當中,商家欺客宰客嚴重、昏官懶政問題嚴重、貪污受賄屢見不鮮、三公消費問題頻發……這些都使得講規矩、守規矩遭遇難題。問題如此嚴重、形勢如此嚴峻、困難如此難解,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坐視不理,亟需將講規矩擺在重要位置,力爭以“三講”規范“三人”,以“三人”做到“三防”。
【素材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防 ——講“規則意識”以約束“經濟人”
當前經濟市場亂,其亂在市場競爭亂,而市場競爭亂則亂在市場規約亂;市場規約亂則亂在競爭主體難管,競爭主體難管則難在企業的規則意識缺失。可見規則意識缺失乃是金錢至上、社會浮躁、功利心態的最大病因。同仁堂、慶余堂......這些百年老店因規則意識、因誠信經營而輝煌依舊;海爾集團、格力集團,這些新銳同因規則意識和誠信經營而漸漸發展;但是反觀當下,開藥提成、索要紅包這讓逐利的醫生開始無視醫德、踐踏規則;信息泄露、虛假刷單這讓逐利的電商開始無視規約、踐踏規則。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處社會浮躁的亂局之中難免陷入“暈輪效應”,故而需要跳出問題本身、深入摸清脈絡、剖析病根所在。從表面上來說,規則意識欠缺是企業個體之間所進行的不正當競爭;進一步來看,反映出企業自律不足;從根本來說,根源在于行業潛規則的存在以及行業他律的不足。故而,嚴防“經濟人”過度需要規則意識,而普及規則意識則需要從企業自律和行業他律開始。只有出重拳、下重典、才能治亂象、整亂局。
【素材二】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要防——講“底線思維”以管住“政治人”
縱觀古代史,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李悝變法、王安石變法.....這些條框都是封建社會的政治官場立新規、掃舊風、除腐氣的典范;環顧新中國,為了管住“政治人”,毛澤東主席提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為了管住“政治人”,朱镕基總理“準備了一百口棺材,其中一口留給自己”;為了管住“政治人”,習總書記提出了“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提出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為了管住“政治人”,李克強總理提出了“政府有權不可以任性”......這些都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清白為官的要求。當然,立足新階段,不管是“八項規定、六項禁令”,還是“三嚴三實”、“四鐵干部”;不管是“反四風”,還是“控三公”,這些整肅官氣的規矩、這些為官從政的底線都讓政府干部為之一振、讓政治清風為之一動、讓官場正氣鋪面而來。
【素材三】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要防——講“守法觀念”以規范“社會人”
自古以來,“人情倫理”在中國社會之中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相較于西方以“利己主義”為紐帶鑄就的“陌生人社會”而言,中國人則一直生活在“熟人社會”的影響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種種“中國式慣例”,比如托關系、走后門,再比如拉幫結派、搞小圈子......這些不僅是熟人社會割舍不去的裙帶關系,更是人治社會殘留嚴重的特權思想。這不僅反映了法治社會下的“人治”、更描述了守法氛圍中的“違法”。在反腐浪潮之中,兒子收錢,老子辦事的貪腐“父子兵”不在少數;哥哥收錢,弟弟辦事的貪腐“兄弟情”不在少數;妻子收錢,丈夫辦事的貪腐“夫妻檔”不在少數;女婿收錢,岳父辦事的貪腐“好翁婿”不在少數。甚至一人當官、全家發財的貪腐“全家福”也不在少數。因而,講規矩光有“政治人”不夠,還得從“身邊人”抓起,只有守住了家中的“廉潔門”,管住家中的“違規人”,拴住社會的“不法人”,才能能夠以規矩成方圓、以規矩促公平、以規矩行公義。
《淮南子》有言:“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唯有規矩才能有公平。當下唯有以規則意識、底線思維和守法觀念管好經濟人、政治人和社會人,才能在市場亂局中完善競爭體系、在官場亂象中營造清風正氣、在階層差異中實現機會公平。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沉舟”側畔“過千帆”,在“病樹”前頭“發萬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