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躍遷之時,當有智勇之策”站在中國經濟無法繞開的歷史關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之作為完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著力點。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需然要求。
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不妨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一個公式來理解,即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觀察問題,看到病癥很重要,找準病根更重要。目前,在“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影響經濟增長的突出問題有總量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主要矛盾就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側,已在供給側。現在,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投資的效果在遞減,而供給體系總體上呈現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同時不少消費品供給規模有余而品質不足,導致人們出國買馬桶蓋、電飯煲甚至藥品、牙膏。只有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又要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敢于經歷痛苦的磨難,適當提高換擋降速容忍度,先筑底、后回升;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五大任務是五塊硬骨頭,我們要懂得化解產能過剩,才能為優化供給結構騰挪空間;降低企業成本,才能讓企業輕裝上陣、激發活力;化解房地產庫存,才能穩定房地產市場、形成良好預期;擴大有效供給,才能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防范金融風險,才能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做到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才能消化無效產能、培育嶄新動能,讓經濟發展獲得新的動力。
“處大事貴乎明而能斷,臨大勢貴在順而有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只要我們把握正確方向、奮力開拓進取,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就一定能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相關推薦:
2017公務員考試職位表下載 | 2017公務員考試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