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作為我國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伴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的提升,華為、海爾、聯想,一批中國制造業品牌已經揚帆出海,成為國際市場上閃光的“中國名片”。但是,我們也不時地看到:仍有國民出國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的尷尬,也仍有“中國能造原子彈,卻造不好圓珠筆芯”的問題。當前,中國經濟正走向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在此背景下,中國制造業需要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打造強國利器。
振興制造業需要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還記得中國一度被譽為“世界工廠”,“低端”、“廉價”一度是很多國家對中國制造的印象,而這非常不利于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如今,這種形象正悄然發生改變。2017年6月25日,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正式命名,并在京滬線上投入運營。這是中國制造的驕傲,也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關鍵一步。如今,中國高鐵不僅在國內飛速發展,也從未停止走出去的步伐,領先的技術、過硬的品質、優質的服務,讓高鐵成為“中國智造”一張閃亮的名片。
振興制造業需要實現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當前,我國已經步入經濟新常態,GDP依舊保持著7%左右的增長量,經濟總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引領下,我國的經濟領域也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發展趨勢,這就使得在市場經濟中,價格低廉、質量差的產品賣得最好最快,導致企業不再生產優質的產品。劣質驅逐良幣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如果不加以懲治,勢必會影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企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質量一頭連著消費環節的“吃穿住用行”,一頭連著制造業的產業布局、結構升級。因此,在振興制造業進程中,應該均衡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的關系,讓“質”成為制造業取勝的必要法寶。
振興制造業需要實現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提出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的第一個十年計劃,要想讓中國制造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要打造中國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華為、聯想、格力、小米、大疆等響亮的中國品牌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更是贏得了國外市場的認可。此外,神舟飛船、天河計算機、北斗導航等不僅僅是中國制造自主創新的見證,更成為了中國品牌的彰顯。由此,要想讓中國制造在世界得以引領風潮,打造中國品牌至關重要。
工業是經濟的根基,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源泉,工業的發展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歷次工業革命的經驗告訴我們,哪個國家在制造業革命中占得先機,哪個國家就能以穩健的發展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要緊緊抓住當前機遇,實現中國智造、中國品牌、從而提高中國質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