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底線思維 保障生態紅線
底線思維是在對發展風險認真評估的基礎上,立足于最壞的結果,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攻堅克難,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從而謀求最理想的效果。我國相繼設立了人口紅線、耕地紅線和水資源紅線,用以約束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建立生態紅線制度是底線思維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具體實踐。生態紅線是根據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和自我修復的要求,劃定的生態環境保護基準線,是保證我們不犯終極錯誤、引發生態災難的環境保護底線。嚴守生態底線,保障生態紅線,需要我們加強認識,完善制度,落實保護政策。
嚴守生態底線,保障生態紅線,需要我們從思想上加強對生態紅線的認識,重視生態紅線。與其他紅線不同,生態紅線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地方。在生態紅線內,一旦該地遭到破壞,或許一個珍稀的物種就此消失,其損失無法挽回。正是由于生態紅線的特殊性,我們必須要對其正確認識。過去我們在經濟建設的時候,只是單純地考慮經濟的增長,而忽略了生態的代價。結果在取得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差,生物種類大幅度滅絕,生態環境拉響了警鐘。認識上的缺失必須要去改正,只有加強對生態紅線的認識,重視生態紅線,才能嚴守生態底線,保障生態安全。
嚴守生態底線,保障生態紅線,需要我們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生態保護制度。生態的保護、生態紅線的堅守,需要完善的制度來進行保駕護航。生態的治理和保護是一個多層次、全方面的工作,沒有完善的制度統籌協調全局,是不可能一帆風順進行的。完善的生態保護制度需要我們全方位地進行建設。既要建立生態紅線管控制度,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損害賠償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以法制的手段、剛性的約束守護好青山綠水。
嚴守生態底線,保障生態紅線,需要我們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實處。正確的思想意識,合理的制度最終都必須靠切實的落實才能得以實現。例如:我國以前的環保建設中,保護區的并不比西方發達國家少,甚至比他們多,面積也非常大。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都沒有實現應有的保護,生態退化的形式還在加劇。而反觀國外發達國家,他們在工業化的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嚴重的生態問題,比如: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日本的水俁病等等。但是這些國家在對生態保護政策的執行上非常堅定,經過努力,生態環境問題得以解決。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只有加強認識,完善制度,切實落實保護政策,才能使我們的生態建設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其中我們必須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完善生態紅線的劃定,并堅決守住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態需求的底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生態紅線要劃定更要嚴守。我們期盼,不久的將來天更藍、水更凈、生態環境更美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