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加速城市現代化
科學規劃城市發展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城市規劃方面卻存在諸多問題:文化遺產慘遭破壞、城市發展定位模糊、城市發展脫離群眾等。追本溯源,關鍵在于對城市的科學規劃缺乏正確認知。這必然導致城市發展陷入泥淖之中,阻礙城市現代化進程。可見,唯有科學規劃方能加速城市現代化。
科學規劃需要明確城市定位。找準城市定位是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風向標,引領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在規劃城市發展為主題的當下,卻少了對大城市走向國際化、現代化的定位。如若聽之任之,長此以往勢必導致城市發展受限,也會讓城市的經濟、文化無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由此可見,對于城市發展,明確城市定位是前提。具體來說,一方面定位一線城市國際化,讓一線城市在物流、金融貿易、文化產業等方面發力,爭向國際一流。另一方面定位一線城市現代化,努力建設現代化創新型城市。
科學規劃需要保護文化地標。放眼世界,令人神往的英國倫敦,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它一直保護著千年的古老的城市格局,保護著“使市民精神愉悅的因素”,正是因為英國倫敦保護著城市的歷史文化,才讓世界對英國倫敦如此著迷。反觀國內,作為中國特區的深圳,在城市化加速的過程中,對城市的更新模式卻采用的是大拆大建,在拆建大潮中,作為城市文化遺產的文化地標常常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一切無不讓人扼腕嘆息。倫敦之所以享譽世界,而深圳卻遭人詬病,其關鍵點在于城市發展過程中是否注重對城市文化的保護,讓文化成為城市永恒的地標。
科學規劃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譬如,深圳福田區的香蜜公園,為打造成為深圳最大的綜合性市政公園,香蜜公園始終堅持以公開開放、生態保護為原則,在城市規劃時將文化、休閑、體驗等娛樂功能融為一體,未來香蜜公園將輻射福田區200萬的民眾,這讓香蜜公園成為福田驕傲,深圳地標。之所以香蜜公園成為福田驕傲,關鍵在于規劃過程中堅持公開開放,以人為本。可見,以人為本勢在必行。一方面要以民眾為城市規劃的導向,在規劃建設方面要考慮民眾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要將城市規劃為民所用,堅持打造適合民眾、面向民眾的公共空間。
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唯有做好科學規劃,方能加速現代化進程。而要落實科學規劃不僅需要明確城市定位,也需要保護文化地標,更需要堅持以人為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