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自古以來恬靜、悠然自得的鄉村文化和生活,成為世人心中的詩和遠方,在田野間安家,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鄉村精神正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城市文明亦在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但當前部分城市管理者存在將二者同質化的誤區,使得二者并非協調發展,因此,我們要合理平衡兩者的關系,讓城鄉文明能夠各自互補。
城市文明是鄉村文明發展的推動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處于決勝階段的當下,鄉村的發展情況直接影響著百年目標的按時實現,農村發展是富和強的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結果,鄉村只能緊跟時代潮流,加入現代化元素才能立足,城市科學技術、先進的成產理念,恰好可為鄉村文明注入強勁動力,城市技術不斷的進步,對于鄉村也是指引,讓鄉村指導方向,因此,真正推動社會發展離不開城市文明的支持和幫助。
鄉村文明是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文人墨客描繪鄉村的發展藍圖,讓鄉村的生機不斷的煥發出來,越來越多的思想志士,在鄉村中發現我們在城市的現代文明中過分重視物質資源而失去的東西;他們在不斷的去補齊社會缺乏的東西,找到城市的真正內涵,找到城市的核心動力,體會著鄉村資源的重要力量,,這無不體現了“作為精神資源的鄉村文化”對人類重要意義。體現城市發展離不開鄉風文明。
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應統籌發展,互進共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絕不是要把農村都變成城市,而是要實現城市、農村協調統一發展,宜城則城,宜鄉則鄉。說明農村也要保留自己的特色,如農村的原野,土地,糧食,木材,農村的生態,不能只是盲目追求經濟而忽視了造景和化人,要正確認清城鄉關系的辯證關系,即城市、農村協調統一,統籌發展、體現地方特色、保證公共服務、保護生態環境,讓農村和城市綻放光彩。齊進步、共發展。才能打造文明鄉村和和諧城市。
鄉村是城市發展的依托,城市是鄉村發展的目標,只有實二者共存共生,人們才能實現在鄉村中穿梭,在城市中棲息,才能走生態化、低碳型、宜居型的城鄉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實現柳暗花明和鳥語花香,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文明發展。
相關鏈接: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