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后,鄉村振興的話題備受關注,鄉村許多難以解決的痛點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例如企業不根據當地狀況制定發展規劃,政府胡亂招商引資既破壞環境,也浪費人力財力。殊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唯有放低身段,腳踏實地,多走向田間地頭,多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才有機會抓住地皮中的草根,抓住鄉村發展的關鍵,才能看到鄉村振興的希望。
政府腳踏實地,招商引資有希望。招商引資是推動鄉村發展,推動就業的關鍵,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但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脫離實際、夸大求洋,不了解自身區位優勢,不了解自身競爭力,盲目選擇一些有污染、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希望招大商,引大企業,結果因為不切實際,導致項目長期難以落地,不能產生實際效益,不僅勞民傷財,也是對當地百姓的一種打擊。所以只有在招商引資時多了解當地資源優勢,多了解發展前景,把眼皮貼近大地,才能發現鄉村發展的優勢,才能合理地選擇可執行的招商項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而帶領村民致富,鄉村振興。
企業家腳踏實地,回鄉創業有目標。隨著萬眾創業的熱潮,企業家回鄉創業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更有地方創新性地提出新鄉賢政策,讓在各行各樣頗有建樹的游子回鄉引領農民探索致富路徑。但更多的現實卻是許多企業家盲目照搬別人的成功案例,不親自摸索當地情況,導致創業同質化嚴重,發展空間相互擠占,最后創業失敗損失慘重。如果企業家們能多觀察,多思考,多去了解當地的產業情況,因地制宜的選擇發展方向,制定能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的、創新的發展模式,才能有效地發展當地經濟,才能實現企業發展和村民增收的雙贏局面。
大學生腳踏實地,鄉村發展有人才。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點是人才的流失,而除了用產業吸引大學生外,改變大學生的觀念也十分重要,如今很多大學生迷戀于都市的燈紅酒綠,專業選擇也是商科、法律等高端學科,而鮮有立志鄉村。如果當代大學生能夠多深入農村,走向田間地頭,與村民同甘共苦,就能了解鄉村人民的艱辛困苦,才能體會到村民身上淳樸的品質,從而多出一份溫情,多出一份責任和擔當,立下振興鄉村的遠大志向。只有大學生腳踏實地,貼近鄉村生活,才能發現鄉村也有發展的前景,才能甘愿回到鄉村發展,從而解決鄉村發展人才缺失的問題。
鄉村振興是發展問題,更是民生問題,這一問題不僅關系到鄉村,更是牽動著國家。這一宏觀命題的實現更有賴于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不論是大學生、企業家還是政府,都應腳踏實地,俯下身子,將眼皮貼近地皮,才能發現深藏的草根,才能發現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從而促進鄉村的騰飛、國家的起航!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