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3.2010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為3,27%。這個數字雖然較過去有了提高,但仍大大落后于日本、美國和歐盟等一些國家。
據調查,我國某省有一半以上的公務員相信求簽、相面、星座預測、周公解夢等。趙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某市政府部門工作,一直有升官的想法?伤辉谄返律闲扌泻湍芰ι舷鹿Ψ颍撬奶幥笊袼忝,每逢出差或游玩,燒香拜佛成了重要任務之一。結果,他非但未求來官運,而且還因迷信丟了“烏紗帽”。
當前,我國科普面臨眾多問題。專家稱。這與一些地方政府重視不夠有直接關系。當然,還包括其他一些因素。但不管怎么說,輕視科普工作后果會很嚴重。因為,公民的科學素質決定國家的進步和前途,必須要把科普工作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來認識。
其實,成為科普專業人才的要求很高。既要有科學背景,又要能寫作,更要有積極性和創造性。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有科普人員180,84萬人。也就是說,全國每萬人口中,僅擁有科普人員13,55人。這樣一種現實狀況,自然無法滿足廣大公眾對科普的需求。
現在做科普最大的困難是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據統計,2001年至2010年,全國年均登記在冊的科技成果有3萬多項。但目前科技資源科普化率較低。大量科技信息和數據,基本處于分散、擱置、甚至流失狀態。
當然,科普還有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錯誤地認為?茖W素質再高也不能當飯吃,更不能變現賺錢。更有人認為,科學素質沒有用,因為它不能消除農藥殘留,更不能遏制地溝油。
因此。從事科普的人積極性不高,獻身科普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據調查,D市每年有數十名科研人員退休,但接下來卻沒有多少人愿意接班從事科普工作。記者在幾家科研單位隨訪了幾位年輕科技工作者,他們都認為,科研人員從事科普“沒出息”,搞不了科研的人才搞科普。有位大學教授的話,同樣也須引起關注——他說:“寫科普作品無名,科普既不能當研究成果,又不能為提職增加砝碼,科普創作的效益還不佳。無名無利,作者很少有搞科普創作的動力!
中國科協第8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著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到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比例力爭從目前的3,27%提高到5%。同時,爭取在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至少建有一座科技館。還有。到2020年全國科普人才的數量要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總量達到400萬人左右,科普人才質量得到較大提高,結構進一步改善。無疑,這是一項繁重的任務。雖然長期以來全國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科普組織體系和科普人才網絡,但是,科普人才選拔、培養、使用的體制和機制不夠完善,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科普事業發展的瓶頸。
某高校王教授認為,政府重視科普不僅要舍得投入,而且也要舍得花力氣,讓全民科普真正深入人心。“現在我們的科技人才評價大都以發論文、做研究為業績考核的標尺,這就直接導致大家沒有參加科普工作的動力!
他抱怨說,我國政府的文化宣傳部門組織科普宣傳,新聞媒體重視科普報道,科技協會搖旗吶喊,可學校和科研院所也就是組織人員“打打醬油”,“一個部門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民眾參加科普活動成了走過場,大家對科普的重要性自然認識不足。
科普帶來的絕不僅僅是人的科學素質提高的問題,而是一個長遠的增加民族自信心和國力的大問題。我國科研機構缺少專業的科技傳播普及部門,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有些單位和部門,總說科普中發了多少書,舉辦了多少講座,搞了多少活動。其實,科普工作更應當注重宣傳科學精神,以及取得的實效,而不是搞什么形式主義。
王教授表示,多年來。我國科普活動除了帶小孩做實驗,就是給大人開講座,手段老舊。當前部分地區法制宣傳常有創新舉措,個別地方還拍攝“微電影”,科普工作同樣需要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潛移默化的宣傳,由淺人深,激發公眾興趣,更好地吸收科普知識,讓科學占領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
4.有“風水大師”之稱的江西省興國縣三僚村村民曾某說,自己的生意來源大都是官員“主要是規劃設計,包括辦公室擺設、大門位置、風水器具購置等,每次收人少則上百元,多則上萬元”。
湖南省長沙一處風水預測室負責人也透露,主要客戶一般是商人和官員,自己依靠算命、看風水,每年有四五十萬元收入。安徽省碭山縣有一位負責幫干部答疑解惑的“女神人”,據知情人透露,常有來自北京、上海的官員前來看風水,當地干部也不例外:“有時群眾到政府辦事找不到人,一問是去拜‘神人’了!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研究員程萍表示,此前一項對900多名縣處級公務員的科學素養調查發現,只有47,6%的縣處級公務員不迷信。部分官員對迷信活動的相信程度甚至高于一般公眾。
程萍說,一些官員相信風水能改變運道,是從一種實用主義的心態出發,持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不少官員凡謀官、改任、辦事、動土、遷居等,總要先問問風水先生的意見,不然心里不踏實。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鳴分析,中國社會的信仰崩潰,是官員們“風水情結”的根本原因。他說:“官員們其實不信馬列(主義),但他們也不信宗教,而是信仰近似巫術的風水。一般宗教信仰對教徒有一定的行為規范,但官員其實只是希望通過巫術來改變命運,改善自
己的地位!睋私,“升官”和“避禍”是官員信風水的兩大動機。江西南部一名縣地稅局負責人九年來都未獲提拔,在風水師的建議下不惜四次遷徙祖墳,以求得升官的好風水。湖南一位風水師還透露,許多官員都上門要求畫符作法。在辦公桌或本人身上貼上“護身符”,以保佑自己平安無事,緩解內心巨大的精神壓力。
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指出,中國社會和官場存在的高風險,讓官員們感到巨大的不確定性,但由于無法訴諸信仰。他們只好轉而相信風水,希望能借此來解決問題。程萍也認為,這些迷信是中國的千年傳統與工作壓力相結合的結果:升職不是靠努力工作,而是通過拉關系實現的。
對于掌握公權力的官員來說,迷信風水很容易從個人行為擴大到動用行政力量,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程萍表示,很多按風水行事的官員都奸詐到了無恥的地步,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必對公眾負任何責任。她說:“找一個腐敗的官員看看,可能都有些迷信!
因受賄罪被判死緩的中國原鐵道部部長劉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稱,劉某在大型工程開工之前都會請風水先生選定破土動工的黃道吉日。飽受質疑的“氣功大師”王林也自稱和劉某交情不淺,還說要幫其辦公室弄一塊靠山石,“保你一輩子不倒”。劉某的落馬,無疑打了“大師”們一記響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