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在今年年初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指出,2011年國內旅游人數達26.4億人次,比2010年增長13.2%;國內旅游收入達1.93萬億元,增長23.6%;出境旅游人數6900萬人次,增長20%;全國旅游業總收入達2.25萬億元,增長20.8%.
據媒體報道,預計到2015年,旅游行業總收入將達2.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0%;國內旅游人數將達33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為10%,旅游消費占居民消費總量的比例將達10%.然而旅游市場不斷繁榮的另一面,是旅游市場存在的各種亂象,傷害了消費者的熱情和權益。
材料2:
2012年中秋與國慶兩節相連形成8天長假,加之小型客車免費通行等利好因素影響,讓全國很多大型景區游客量都呈“井噴”態勢。據統計,今年黃金周,泰山景區共接待游客42萬人次,其中進山游客36萬人次,單日進山游客量一度達到9.2萬人次,景區超負荷運轉。
黃金周最后一天,網友胡從以圖文形式發表博文《垃圾上的泰山》,介紹自己黃金周期間在爬泰山沿途中的見聞,“10月3日下午1點坐旅游車到中天門,之后徒步登山。下車后迎面撲來陣陣惡臭,游客接踵摩肩,垃圾處處環繞。路面上、山溝里、樹枝上、巖石上、花盆里,泥土里,甚至是碑文上都無一幸免,布滿垃圾,很多游客一路上隨吃隨扔”.好不容易挨到坐纜車下山,欣賞到了泰山日落的美景,“可巖石空洞里的廢棄包裝袋突然提醒我們還在垃圾上的泰山上”胡從說,“感到太震撼了,索性用手機上的相機記錄下了一切”,并發出了“困難不在制度而在人心,垃圾能夠帶來為什么不能帶走”的呼吁,引發網友的瘋狂轉載和熱議。
不僅是泰山,黃金周期間垃圾滿天飛瞬間變成“垃圾場”讓各大景區變得苦不堪言。
據各大媒體報道:8天長假,在北京著名餐飲街簋街及什剎海景區、香山公園,每日垃圾處理量較平日翻倍增長;中秋之夜,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清理出垃圾130多噸;中秋夜過后,海南三亞大東海景區3公里海灘遍布啤酒瓶、食品袋、衛生紙等生活垃圾;國慶當天,天安門地區共清出生活垃圾近8噸,比去年同期的6.3噸垃圾量增多約25%.
材料3:
近日,有網友在大河論壇洛陽城事發帖稱:“在臥龍谷景區遭遇一盆50元高價面條,就在臥龍賓館下面的飯店,面條很白,人心不白啊,該管管了!”事后,當地旅游局長親自電話道歉,并稱誰砸5A景區的牌子就砸了他的碗兒。
50元一盆面條,你怎么看?這里說的是一盆不是一碗,具體分量有多少,一盆是平常所說的幾斤還是幾兩?但是,幾個人加餐吃了兩盆面條,估計分量應該不多。那質量如何呢?是牛肉面、排骨面,還是清湯面,成本高的話,價格高也是情理之中,這個不得而知。那同樣分量同樣質量的面條在景區外面,價格又是怎樣的呢?相差是否大呢?總之,影響面條價格的因素可能很多,景區飯店是否涉嫌“敲竹杠”,理應調查后定論。如果合理,當隨了它去,市場本來就講究你情我愿,明碼標價,心甘情愿就好;如果沒有明碼標價,或者價格未經物價部門認定許可,擅自虛高價格,就存在“宰客”嫌疑,當然要好好處罰才是。
這里存在一個負責任的問題。景區飯店要對自己的聲譽負責、對自己的生意負責、對景區長遠發展負責,前段時間海南頻頻爆出“天價餐”、“宰客”丑聞,導致后來有的餐館門庭冷落,本想去海南旅游的游客也都改變了主意。飯店和景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景區漂亮,當然可以吸引游客來旅游,但是,飯店“宰客”,哪個游客還敢來?如果飯店服務周到,誠信經營,口碑好,游客吃了還想來,對景區也是利好消息,正所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難怪旅游局長要說,誰砸了景區“招牌”,就砸了誰飯碗,也是可以理解的。
材料4:
“外灘、大橋風景帶已是安慶市一個靚點。然而那兒的配套設施不齊全,給市民休閑游玩帶來了諸多的不便。”近日,有市民致電安慶晚報熱線反映此事。
8月15日,市民李先生告訴說:“有一次,我與外地來的朋友一起到江邊游玩,朋友突然肚子疼,四處找廁所,好不容易在江邊找到了公廁,可這座公廁卻‘鐵將軍’把門。無奈之下,我只好‘打的’帶朋友四處找廁所。”
李先生不解地說,外灘、大橋風景帶是安慶市一處非常好的旅游景點,可是由于這里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給來此游玩的市民和外地游人帶來諸多不便。
在采訪中,家住江花小區的唐女士告訴記者說,長江大橋附近,有一處公共溜冰場,平時來此溜冰的人寥寥無幾。“這個投資了很多錢的溜冰場如今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十分可惜。”
對于外灘、大橋風景帶配套設施不全的問題,市政協委員楊國平認為,外灘、大橋風景帶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沿江景觀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其周邊卻至今沒有一條公交線路到達長江大橋風景區,致使大橋附近的公共溜冰場寥寥無幾,很多青少年甚至都不知道大橋附近還有一處公共溜冰場,它不僅發揮不了休閑游玩功能,而且還未得到良好的維修,如今已日漸腐蝕損壞。另外,振風塔至大橋沿線廁所太少,不少來此休閑的游客和市民難如廁,他們只能設法找個隱蔽的地方“解決”,出現很多尷尬。
“一家三口出游,一張景區通票動輒一兩百元,相當于大多數人兩天的工資,再加上餐飲、交通費的支出,還真不是想玩就玩的。”
無可否認,時下景區“門票經濟”魅影不斷,門票價格現狀令人無奈和擔憂。許多景區門票價格秩序混亂,隨便漲價欲望強烈,由此影響游覽參觀者的心情和熱情,進而制約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這與目前我國執行的景區門票價格定價方法存在缺陷不無關系。根據我國定價目錄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根據景區級別,其門票定價權分屬省、市、縣三級,但由于旅游景點管理權在地方政府,當地政府對門票價格具有決定性和直接調控性。而且,價格管理和地域管理的不統一,也造成了景區門票價格的混亂。同時,定價方式缺乏靈活性、聽證制度不完善。有的景區票價在季節段、游覽時間段、人群上沒有變化;有的景區門票價格制定要么不舉行聽證,要么舉行聽證的地方政府既是門票漲價的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參加聽證的代表本地人過多,外地消費者代表和與漲價利益相關代表偏少,不利于門票價格制定的透明、公正、公平性。
景區門票還存在另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黃牛黨在各大景區大搖大擺地出現。某景區管理人員說:“旅行社可購買低價團隊票,并在年底與景區按照人數返利結算,對旅行社而言,薄利多銷是關鍵,必須有量的要求。于是一些相熟的黃牛黨會‘幫助’旅行社收集散客或倒票獲利,這樣,旅行社的團隊單上可增加人數,而黃牛也能賺差價。但這些不規范行為使黃牛黨在景區非常猖獗,尤其是長假期間,容易發生游客糾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