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4年8月2日,K市Z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疑似因粉塵爆炸引發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初步統計已有71人遇難,186人受傷。
工廠對安全的不重視令人憤怒。不過也有人指出,“如此不重視除塵,即使不發生爆炸,工人們也會得矽肺病”。工廠安全教育問題再次擺到人們面前。
塵肺病、放射病、皮膚病、職業性中毒……近年來,伴隨著工業經濟強勁增長,職業危害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防治職業病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我每天在工廠的工作時間不止8小時,一年多時間,我就覺得身體不舒服,頭昏頭痛、老是咳嗽。”在G市第五人民醫院職業病診療中心,64歲的電焊工王師傅是這里就診的219名職業病患者之一。王師傅說,作為一名電焊工,因為工作長期進行錳冶工作,焊接時產生的白煙造成錳中毒,對他的神經系統造成了很大危害。“除了不斷咳嗽外,還出現了胸悶、胸疼、睡眠不好、記憶力減退。2003年發現自己得病,2004年確診。”
“職業病的治療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調養的過程,在養病期間,病人的心理狀況尤為重要。”G市第五人民醫院職業病診療中心王醫生說。除了進行專業治療,醫院還對病患進行心理指導,讓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放下心理負擔安心養病。
在王醫生的日程表里,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對G市企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摸底排查,并及時和企業聯動,進行生產環境整改。他指出,目前塵肺病基本都是高危粉塵所致,占報告職業病的87.4%,而新發塵肺病絕大多數是高危粉塵所致。及時監護工廠企業生產環境,及時處置致病因素,及時整改生產環境,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病發病率就能明顯得到控制。
G市第五人民醫院職業病診療中心趙主任表示:“G市職業病誘因主要是以塵肺和噪聲為主,因為我們還是欠發達,粗加工這塊比較多,特別是煤礦這一塊設施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以前沒有很好地控制造成歷史沉淀,并且沒有完全體檢覆蓋,部分人不在監控之中。隨著職業健康監護覆蓋率增加,發現的病人就會多一些,但這個上升趨勢,不是發病率,是陽性檢出率。”
7.2014年11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了《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與警示標識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明確用人單位應將工作場所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如實告知勞動者,并在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防治公告欄。
《規范》要求,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將工作過程中可能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健康檢查和相關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時,應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工作過程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崗位津貼、工傷保險等)等內容。同時,以書面形式告知勞務派遣人員。
《規范》要求,用人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使勞動者知悉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掌握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應急救援措施、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方法及相關警示標識的含義,并經書面和實際操作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規范》明確,用人單位應在產生或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作業崗位、設備、材料(產品)包裝、貯存場所設置相應警示標識。
用人單位違反本規范的行為,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
8.“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海恩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海恩法則”其實就是傳遞給管理者有關安全管理的一種模式,即發現并控制安全危險征兆。它是一種警示,說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時說明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管理者面對任何隱患信號不麻痹大意,不拖延處理或者應付了事,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就會被及時避免。反之則可能讓事故隱患由小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考察D經濟開發區黃濰輸油管線事故搶險工作時曾強調,這次事故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絲毫放松不得,否則就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深化安全生產大檢查,認真吸取教訓,注重舉一反三,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
習近平指出,要繼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做到“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要加大隱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產檢查工作責任制,實行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過場,務必見到成效,做到“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
2016國家公務員真題及答案專題※ 關注微信對答案 ※ 題庫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