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7國考申論模擬試卷(地市):城市建筑亂象
2017國家公務員招考公告| 資格審查|大綱|繳費時間| 職位查詢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一、“給定資料1~3”揭示了當前我國城市建筑方面存在的若干問題,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
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城市建筑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對西方建筑盲目崇拜,山寨建筑層出不窮,侵犯了文物所在國主權,其硬件和軟件的文化內容融合雜亂,難以產生和諧感。
二是把精力、財力集中在建造新建筑上,對古建筑的保護不夠重視。
三是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方面短視,“短命建筑”在各地頻現,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資源浪費嚴重。
四是雷人建筑隨處可見,公共建筑的生長方式由“長官意志”決定。
五是建筑設計混亂,標志牌說明不清晰,便民性不足。
二、最近,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說:“我國這一時期所有的建筑都有愧于我們這個時代。”請結合“給定資料6”,談談國外在城市建筑建設與保護方面對我國有哪些啟示。(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對我國的啟示有:
一是建筑創意要結合當地文化形成獨特風格,使建筑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
二是在城市建筑規劃中引入專家團隊,對城市建筑進行整體規劃、長遠設計,避免突擊式、放任式、臨時性建設。
三是制定相關法規,為城市新建建筑制定嚴格的審批流程,通過民眾監督確保任何部門無權擅自改變。
四是發展民間組織,加強城市古建筑保護宣傳。
五是國家財政要向古建筑保護修繕適當傾斜,通過資金扶持,管理和維護古城建筑。
三、近年來,我國在城市建筑方面熱衷“山寨”,“千城一面”、缺乏創新,城市建筑亂象日益突出。假設你是某省的一名政協委員,請根據“給定資料4~5”,寫一份提案,以提交該省政協會議審閱。(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切合主題;
(2)分析全面,格式準確;
(3)不超過400字。
【參考答案】
**省政協**次會議提案第**號
提案人:***
尋找城市建筑的“根”
提案主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一些城市建筑熱衷“山寨”,地標性建筑造型奇特突兀,不能體現城市的內涵,反映城市的歷史,建筑亂象積弊甚深。
建筑亂象的產生原因:一方面是我國建筑領域管理薄弱,同時缺乏群眾參與。另一方面是我國設計師缺乏對本國文化的自信,在設計中唯外國經驗馬首是瞻。
因此,我們唯有尋回城市建筑的文化根,才能徹底整治建筑亂象。
一是政府應積極開展對外交流,通過東西方傳統文化競爭對比,重塑我國建筑文化自信。
二是高校要加強傳統建筑文化教育,打造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和祖先智慧的設計師隊伍。
三是城市規劃部門要尊重文化、歷史,將建筑設計與城市情感融為一體。
四是城市規劃部門及設計師、藝術家在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中要增強與原住居民的互動,用創意來激活城市建筑的創作,設計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
四、綠色建筑是我國建筑領域的民生民心工程,是未來建筑發展的方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擬進一步向社會各界宣傳綠色建筑模式,以期喚起社會各界關注、支持。請根據“給定資料7~8”,以城建部工作人員的名義草擬一封公開信。(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邏輯清晰;
(2)用語得體,通俗易懂;
(3)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致社會各界的一封公開信
各位朋友:
你們好!
綠色建筑理念發展潛力巨大,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但發展形勢仍然比較嚴峻。當前,我國舊建筑數量眾多,而建筑技術水平發展緩慢,配套設施不足,綠色建筑造價過高,經濟效益不明顯。由此導致社會各界對綠色建筑認識不足,缺乏使用綠色建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綠色建筑就是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在其全壽命周期內能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的環境。采取建筑節能措施、發展綠色建筑可以有效節能減排,建筑的能源消耗可大幅減少,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生活,這也是我們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另外,綠色建筑集成了各項新技術,能由此帶動多產業共同發展。在大力提倡以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為核心的綠色經濟的今天,綠色建筑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因此,我們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愿研發機構繼續加強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工作,通過多學科合作,提升我國綠色建筑水平;宣傳部門加強綠色建筑宣傳力度,為社會大眾介紹節能降耗、自然和諧的建筑功能;管理部門加強對綠色建筑的財政支持,通過經濟補貼等多種手段,降低綠色建筑成本,打造民生民心工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年**月**日
五、請以“……是城市之魂”為題,寫一篇內容充實的文章。(40分)
要求:
(1)用恰當的文字替換“……是城市之魂”中的省略號部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具體的文章標題。
(2)主題應與“給定資料”相關,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給定資料”,要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切忌空談對策。
(3)觀點鮮明,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參考例文】
建筑是城市之魂
建筑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如果說紅墻金瓦的故宮展現了北京的大氣磅礴,那么十里洋場的風光則是上海外灘發展的寫照。截至2014年,我國位居世界遺產名錄第二,而這些世界遺產則大都是古代建筑。縱然歷經千年洗禮,這些建筑仍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見證著城市的輝煌,它們是城市真正的靈魂。
建筑記載城市文化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建筑則是這座城市文化的載體,二者宛如并蒂蓮,承載著城市形象和文明的傳遞。南京烏衣巷狹小幽靜,最初僅為三國時孫權駐兵之地,只是由于東吳軍隊身著黑衣,故以“烏衣”為名。但是后來居住于此的王導、謝安協助東晉立國,王羲之、謝靈運脫穎而出,使得此地成為文人騷客千百年來競相憑吊、懷念昔日王謝風流的圣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不但是南京建筑的代表,更是兩晉歷史的寫照,這座小小的建筑記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
建筑蘊含城市發展魂。當前,我國部分城市建筑直接山寨國外經典設計,雖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脫離城市發展的靈魂,這些建筑就難以融入城市整體。反觀北京,故宮始建于明,修繕于清,昔日的設計依據《周禮》,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宮殿風格,其中蘊含著兩朝古都中皇權的威嚴氣派。如今,北京的設計別出心裁,國家大劇院居中而立,央視新大樓拔地而起,國家體育場放飛夢想。這些充滿時代氣息與發展期望的建筑,是對北京騰飛夢想的最好詮釋,它們寄托著發展創新的戰略思考,其自身寓意蘊含著市民對城市發展的期許。
建筑彰顯城市風向魂。近年來,世界最高、建筑最快這類字眼在我國各地的地標建筑中頻頻出現,希望以此展現城市的獨特風格。其實,城市是人們生活之所,高大上的地標固然美觀,但與生活關聯不多。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對城市建筑發展提出了人性要求,而十八大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更是對建筑未來的指引。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我國節能環保建筑不斷增多,綠色建筑漸受關注,而諸多地區更是將昔日恢宏雄偉的地標規劃改為保障性住房建設,這一切都是在告訴著我們城市建筑的轉變彰顯著城市發展的最新風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一座有特色的建筑就是一座豐碑。文學大師果戈理也曾說過,“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的時候,建筑還在說話。”城市建筑既是物質文化形態,更是精神文化形態。任何一個城市,都需要造就出無愧于時代和民族的建筑文化瑰寶為后世所珍惜永存。(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