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給定資料
1.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公地悲劇”:一群牧民同在一塊公共草場上放牧,大家都想多養羊這樣就能多受益,然而,草地的載畜量畢竟有限,如果對羊的數量沒有任何限制,那么最后的結局必然是草場持續退化,直至無法養羊,最終導致所有牧民破產。“公地悲劇”展示了一幅“當個人按自己的方式處置公共資源時”的貪婪景象,每個人都知道無休止地使用公共資源會帶來枯竭的惡果,然而每個人都無力阻止事態的持續惡化,甚至為了一己之利還要拼命撈一把,從而加劇事態惡化。
“公地悲劇”在很多領域都存在,例如部分偷排廢氣、廢水、廢渣的企業對自己的行為會給環境造成嚴重損害心知肚明,但是處理廢棄物必然導致成本上升,只能攤薄利潤。于是,在“大家都不干,我為什么要干”的惡性競爭心態下,在管理存在漏洞、執法存在困難的情況下,環境成了唯一的犧牲品。
2.擰開一瓶礦泉水、往鍋里撒入糖和鹽、吞下一顆藥丸或是給愛人手寫一封情書——這些時候,你可曾想過,生活用品的制造商和你討厭的空氣污染、黑臭河塘有何關系?坐著電動汽車、開著節能燈、刷著環保油漆——你又是否堅信自己在為環保做貢獻?很難想象,一些生活用品的知名品牌、制造商甚至自帶環保光環的企業,它們的網站、社會責任報告里充斥著環保理念和故事,企業卻屢屢被環保組織舉報、政府通報。
宣稱環保卻言行不一,它們都是這個渴綠時代的漂綠者。不同于單純的環境污染事件,漂綠是一種虛假的綠色營銷。2017年3月15日,南方周末發布2016年度漂綠榜。耐克、中國鹽業總公司、華北制藥、立邦、康師傅、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等均榜上有名。
過去一年里,回顧國內各種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等名義進行企業營銷和公眾傳播的企業,較之兩年前,數目增長呈噴薄之勢。所謂的“漂綠”行徑,也隨之五花八門起來,從赤裸裸地欺騙到“模糊視線”,方式不同,程度也不盡相同,但目的只有一個——通過“綠色”營銷行為,營造負責、友好或可持續的公眾形象,從而在產品的環境效益或公司的綠色實踐方面誤導、欺騙消費者。
以“綠色”之名進行企業營銷,無可厚非。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所熟知的一些跨國企業包括寶潔、麥當勞、沃爾瑪就開始迎合西方消費者“環保”的胃口,如今,這些知名企業陸續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移植”到了中國。在“奧運會”“世博會”這樣的國際盛會推動“綠學東漸”后,我國消費者環境意識逐漸增強,我國本土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了綠色營銷的重要性,競相為自己貼上“低碳綠色”“環境友好”的標簽。
與二十年前的西方市場一樣,如今國內本土企業以及在華跨國企業的綠色營銷中,存在大量模糊、誤導甚至是惡意欺騙的行為,從長遠看,這對于社會造成的潛在影響在于,一方面可能會削弱消費者對真正綠色友好的產品和企業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誤導和隱瞞,導致真實存在的環境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西方國家逐漸建立起針對綠色營銷的消費者保護法和廣告法,對于違背商業倫理的綠色營銷行徑進行了嚴格監督。在這一過程中,公眾對于“漂綠”的認知也在日益成熟。而如今的中國,一切才剛剛開始。
3.2017年4月25日早上7點,郁江之畔的馬鞍街逐漸熱鬧起來,50多歲的劉女士和愛人在大碼頭的粉攤開始營業。粉攤旁有4個垃圾桶,收拾碗筷時劉女士熟練地將吃剩的粉、豆漿杯、紙巾等分別扔進不同的桶內。“10多年了,分類早已經習慣了。”她說。
17年前的馬鞍街可是另外一番景象:狹窄的街道擁擠雜亂,傍街而過的郁江吹來的并非清風而是濃烈的臭味。“垃圾全部往下丟,江邊有一道很寬的垃圾帶。”劉女士說,靠江的房屋全部緊閉窗戶,垃圾清理就寄希望于“發大水沖走”。
“H縣的垃圾分類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N市H縣環保局黨組副書記陳某說。2000年9月,H縣正式開展垃圾分類收集試點,馬鞍街和西街這兩條最為臟亂差的街道入選其中。
大規模培訓是第一步。縣里的工作組先對全縣22個鄉鎮分管副職領導和街道社區負責人、學校負責人、環衛工人、個體戶等關鍵人員和骨干力量開展培訓,再由他們回去組織延伸培訓。工作組還吸收“平民教育”和環保領域專家加入,他們和當地干部一起召集群眾舉辦各種座談會、經驗交流會。
試點啟動后的督導工作更為細致。每條街道都有社區骨干、環衛工等多名工作人員負責宣傳、督導。“每天挨家挨戶巡查,分類不正確的馬上糾正,遇到不在家的留小紙條或者再來第二次,直到分類正確為止。”縣環衛站副站長說,還通過發放牙膏、洗衣粉等小獎品提高居民積極性。
3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200多戶居民的垃圾分類正確率達95%以上,試點也逐步推廣到其他街區。直到現在,H縣環衛處仍然有一個10多人組成的督導小組,每天都會到各片區的學校、小區、街道開展巡查督導。
無論是何種教育,學校都是不可或缺、關系長遠的環節。10多年來,H縣縣城的學校都有教育培訓和垃圾分類制度,并與操行分掛鉤。中午時分,H縣民族中學每個班都將分好類的垃圾抬到集中分揀處,在這里負責檢查分類情況的也是輪流值日的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垃圾分類,增強分類意識,進而帶動家庭、影響社會。”學校黨支部書記馬某說。
相關推薦:
2019公務員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指導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