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資料
《人民日報》以“‘校園+田園’模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山東校企互動育人廣”為題,點贊S市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典型做法;在6月結束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S市獲6金3銀2銅,以絕對優勢列各縣市區首位。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近年來,S市立足創新“S模式”,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和蔬菜產業優勢,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截至目前,累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860人,推廣農業專利新技術56項,成果輸出到全國26個省,20多萬農戶受益,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綠領”農民。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誰來種地”的問題,強調要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S市創新實施“校園+田園”雙園結合模式,著力提升農民技術技能,提高農業經營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校園”培養對象以現代農藝技術專業學生為主,培育準新型職業農民,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梯隊,解決現代農業發展人才斷層問題。通過在初中學段開設“三農”教育和農業實踐活動課,引導初中學生報考中職涉農專業。“田園”培養對象以初中及以上學歷務農農民為主,借助鎮村教學站,重點培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三類新型職業農民。
在S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先生的蔬菜大棚里,五彩椒掛滿枝頭,各種先進的農業設備齊全。李先生在技校畢業后干過汽修、做過技術工人,在父母的勸說下回村做菜農,6年時間嘗到了農業帶來的“甜頭”。同樣出身農村的王磊,十幾年前畢業于S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現代農藝技術專業,經過多年的創業實踐和市場磨礪,如今已是S市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公司除育苗外還專注于番茄新品種的自主研發,年收益達200余萬元。
現代農業,不僅是數量農業,更是質量農業;不僅要提供“大路貨”,更要生產農業精品。S市堅持把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作為破除城鄉融合發展障礙的關鍵,用最優秀的教師資源培養農民,用高科技的手段服務農民,培養造就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在S市,農民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培訓,田間就是課堂,種養現場就是教材,有專長的農民就是教師。該市通過采取靈活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廣泛吸納區域內各種農業職業教育師資和生產經營服務實踐一線的專家能手,匯成師資集群,對農民進行點對點教學。
同時,聯合農科院和企業,共建由“農技專家”“田秀才”等組成的“師資庫”,精準開展教學、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先后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3人、“學院派+土專家”15人,聘請農業、科技等部門技術人員以及“能工巧匠”“田秀才”等擔任兼職講師,目前已組建128人的“師資庫”。
“自然式田園化”教學離不開多元化的“產學研創用”平臺。該市引導職業學校積極與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合作,校內建立農藥殘留檢測等13個產學研中心,校外建立國際農業科技培訓基地等5個“國字號”示范基地、20個市級學研種植農場、521個村級教學站,搭建了“產學研創用”一體化平臺。通過“專業分班,班分組”組織教學,專業技術難度較大的內容采取集中授課,一般性技能在學生自家大棚等場所分散指導。
同時,開發手機“種好地”App,對接S市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定期發布蔬菜行情、天氣等信息,讓農民互相交流經驗,組建“創業致富共同體”。李先生的蔬菜大棚就是通過“種好地”App和微信公眾號“大棚小喇叭”進行管理,即使遠在千里之外,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控制大棚的采光、室溫、施肥等操作。據他介紹,現在的東斟灌村幾乎每家每戶都在用高科技的手段管理大棚,極大地提高了種植效率,解放了生產力。
作答要求
假設你是S市政府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就S市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經驗,寫一份材料,供領導參閱。
要求:
(1)緊扣資料,內容完整;
(2)條理清晰,語言準確;
(3)字數在400~500字。
參考答案
關于S市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經驗匯報材料
近年來,我市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綠領”農民,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現將成功經驗總結如下:
一、創新培養模式,實施“雙園”共育
實施“校園+田園”培養模式。在初中學段開設實踐活動課,引導學生報考中職涉農專業,通過校園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借助鎮村教學站,通過田園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二、采取靈活人才機制,充實教學隊伍
廣泛吸納區域內的專家能手,匯成師資集群,對農民進行點對點教學;聯合農科院和企業,共建由“農技專家”等組成的“師資庫”,精準開展教學、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三、搭建一體化平臺,創新教學方式
引導職業學校積極與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合作,校內建立產學研中心,校外建立“國字號”示范基地、市級學研種植農場、村級教學站;通過“專業分班,班分組”組織教學,區分技能難易,按需授課。
四、運用科技手段,提高種植效率
開發手機“種好地”App,定期發布蔬菜行情、天氣等信息,讓農民互相交流經驗,組建“創業致富共同體”。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