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透明靠機器解決?
中國器官捐獻供需比為1/150,歐美國家的器官移植也一樣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不同的是,以美國為例,器官資源共享網絡UNOS系統在其國內家喻戶曉,其公平、公正、公開的分配的方式,也被公眾廣為認同。
讀過《喬布斯傳》的人,都會對書中喬布斯等待肝源的一段記憶深刻,喬布斯本人生前也曾在公開場合提及:“2009年加州有逾400名病人在等待肝源中死掉,我差點成為其中一員。”器官捐獻供需之間的巨大落差,成為阻礙器官移植事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美國的UNOS分配系統也存在可以人為調整的余地,比如《喬布斯傳》中提到,由于加州肝臟源并不充足,醫生建議喬布斯去田納西州孟斐斯接受肝臟移植手術,那里可供移植的肝臟供求比例比加州高,喬布斯也因此及時獲得可供移植的肝臟。但這種調整大體上是被公眾接受的,絕大多數公眾認可這種分配模式。
借鑒歐美國家的器官分配經驗,作為國內第一家使用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的醫院,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創造了國內首例使用該系統進行器官分配和首次將公民捐獻器官錄入該系統進行分配的兩個里程碑。
談到該系統分配器官的原則,霍楓告訴《新民周刊》,同美國UNOS系統相似,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的分配標準,也是按照等待者疾病危重程度、等待時間長短和區域優先三條標準進行分配的,該系統的設計讓人沒有可以作弊的余地。
說到該分配系統的嚴密性,霍楓進一步向記者解釋:每一個器官只要被輸進系統,就會按照之前提到的三個衡量標準,自動分配在分值最高的病人身上,分配結果一旦生成,醫院就必須按照分配結果,給相應病人做移植。除非遇到病人自己拒絕接受手術的情況,這個分配結果才允許被改變,器官信息才可以再一次進入系統,分配給分值排在第二位的患者。
“這個過程無法人為操作,即使是器官獲取組織的相關工作人員,也無法在系統上看見等待接受者的名單,只能看到接受者的代碼,這種代碼是無序的,只有點擊確認鍵之后,系統生成器官分配確認書,病人具體信息才在確認書里公布。”
對于部分人擔心醫院不經過分配系統,私下將捐獻器官分配給患者的疑慮,霍楓強調:“這種現象會受到國家衛生部門的嚴厲處罰,甚至可能取消違規醫院的器官移植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