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解產能過剩 指導意見 兼并重組 長效機制 五大行業
【熱點事件回顧】
10月15日,《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發布,將改革重點鎖定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嚴重產能過剩行業,并規劃未來五年化解產能過剩的“路線圖”。
【考點分析之背景】
五大行業產能過剩的國內外背景主要有:
1、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
2、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
【考點分析之危害】
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主要的危害有:
1、加劇市場惡性競爭
2、造成相關行業虧損面繼續擴大
3、相關企業職工收入下降甚至失業
4、銀行不良資產增加
5、能源資源瓶頸加劇
6、生態環境繼續惡化
7、影響產業健康平穩發展
8、影響民生改善和經濟社會穩定大局。”
【考點分析之對策】
在指導意見中,國務院明確,要通過5年努力,在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方面實現三大目標:
即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規模基本合理,與環境承載力、市場需求、資源保障相適應; 2、發展質量明顯改善,產能結構得到優化;3、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得到完善。
為實現這一目標,指導意見確定了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清理整頓建成違規產能、淘汰和退出落后產能等化解嚴重產能過剩矛盾八大具體任務。并提出四個基本原則:
1、堅持尊重市場規律與改善宏觀調控相結合。政府該放手時就就放手,著力發揮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尤其是產能過剩的這五大行業,政府要逐步減少直接的經濟援助,要讓市場倒逼機制,完成市場主導下的兼并重組。另外,政府對于行業監管的方式也要逐步調整,要由行政性的監管逐步向社會性監管過渡。
2、堅持開拓市場需求與產業轉型升級相結。五大行業的產業轉型存在金融與與技術的瓶頸。從金融方面來說,政府部門可以盡快改善企業兼并重組政策環境,比如,稅收方面盡量不讓企業因兼并重組增加賦稅,金融方面可鼓勵設立市場化的并購基金,減少現金產品交易,或者開發針對兼并重組的信貸產品等。從技術方面來說,技術創新以及創新產品的充分利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現在能源緊缺、生態環境惡化的大背景下,用技術提升產能是必經之路。
3、堅持嚴格控制增量與調整優化存量相結合。產能過剩行業的過剩往往已經是絕對的過剩,那么只有走優化存量的路徑來完成產能過剩的問題。例如,可以通過提高財政獎勵標準,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等措施,鼓勵地方企業提高淘汰落后產能標準。
4、堅持完善政策措施與深化改革創新相結合。例如,政府需加強經濟信息服務水準,建立經濟信息長效化、制度化的發布機制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