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鍵詞』
節能降耗 節能減排 發展循環經濟 全球氣候變化 發展循環經濟
『熱點背景』
2007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全國環境展望:為了發展保護環境》指出,目前諸如氣候變化,物種滅絕,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養活等威脅地球的主要問題中有許多尚未 ,而且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將人類的生存置于危險境地。據估計,2025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將達到200萬。
而在我國,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實際上已經上升為政治、社會、文化問題。近年來,能源消費急劇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直接威脅國家經濟安全。我國是能源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并且能源結構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使用比例偏低。節能技術的研發推廣跟不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少。現有技術水平普遍偏低,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
自從2005年國家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以來,節能降耗、節能減排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和輔助策略。
『考點分析』
一、問題及原因
節能減排雖然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目前落實還存在不少障礙。
第一、產業結構不合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結構中工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約30個百分點。特別需要關注的是,我國產業結構沒有朝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方向變動。近年我國以增加供應為主要目的建設的鋼鐵、有色金屬、電力、化工、建材等項目相繼上馬,勢必增加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增大節能減排的壓力。
第二、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轉化為節能減排績效需要一個過程。節能降耗一直是我國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的重點,但由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節能成績是在粗放經營、浪費較大的基礎上取得的,技術進步對節能的貢獻只有大約10%。我國整體技術水平還落后發達國家15—20年。技術進步轉化為企業的節能績效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
第三、政策和投資的滯后效應。雖然國家將節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政策實施效果,包括針對節能減排的投資發揮的作用,存在滯后期。一些投資還沒有馬上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能源消耗總量的持續增長,又是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四、地方保護主義。現實中還存在一些與政策導向相悖的問題:一方面中央決定、政府文件給出的節能降耗的行政信號十分明顯;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利益的驅動,不少地方和企業仍我行我素,爭先恐后上項目,特別是重化工項目。對國家要求關閉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小企業的規定置之不理。
二、意義
首先,節能減排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我國當前面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國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經達到自然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極限,為了使經濟增長可持續,緩解巨大的環境壓力,必須以環境友好的方式推動經濟增長。節能減排就是要從源頭預防污染產生,最有效地減少資源消耗,不排放廢棄物,從而真正解決當代中國的發展困境。
其次,節能減排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07年以來,從世界環境日、八國峰會、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到夏季達沃斯峰會等,氣候變化、節能減排幾乎是逢會必談的主題。目前,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與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密切相關。氣候變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
最后,節能減排倡導正確的政績觀。今年8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透露,今年下半年全國省級領導班子換屆,節能減排工作將成為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這就表明,干部考核中節能減排指標的硬化,將塑造一個嶄新的政績觀。
三、對策舉措
第一,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循環經濟是突破口,既能夠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又可以有效節約能源,降低能耗。
第二,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成為重要的節能措施。
第三,要健全節能的政策體系。
第四,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繼續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和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必須滿足的土地、環保、節能等“六項必要條件”,把好新上項目準入關。進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對沒有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地方,嚴格控制國家安排投資的項目。制定促進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第五,推動技術進步。組織實施一批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示范項目,在重點行業中選擇一批節能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技術,加大推廣力度。全面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的支持力度,形成4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加強節能環保電力調度。加快培育節能技術服務體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化發展。
第六,加強節能降耗管理。督促各地制定階段性節能目標,出臺《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實施方案》,建立“目標明確,責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級抓一級,一級考核一級”的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
第七,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組織編制重點行業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制定和發布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深化循環經濟試點,利用國債資金支持一批循環經濟項目。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對節能減排目標未完成的企業,加大實行清潔生產審核的力度,限期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方案。
第八,強化污染防治。增加安排國債資金和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及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繼續加大重點流域、重點行業以及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第九,健全法規和標準。199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節約能源法》,是指導和規范我國節能工作的基礎性法律。這部法律實施以來,我國的能源形勢、管理體制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現行法律已經不能適應實踐的需要。因此國家必須加快建立健全節能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并制定各種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
第十,完善配套政策。擴大實施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差別電價和水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