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政府要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
2014年4月18日,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2013年度《中國質量發展觀測報告》表明,我國總體質量指數達到及格水平,但政府質量公共服務仍然滯后,質量公共服務能力不足是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市場發展動力仍然不足的突出表現。
武漢江岸區政務中心國土規劃窗口首席代表陳慧麗,十年來為辦事群眾留下萬張便民紙條,留下手機號碼方便群眾咨詢,因而被譽稱“紙條姐”、“最美基層干部”。
【標準表述】
[深入分析]
“紙條姐”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簡單、質樸的行動詮釋著公務員的職責,架起了黨和群眾間的連心橋。然而,從“紙條姐”走紅的背后,依稀看到當前公共服務的短板。
群眾辦事時,常有因資料、證件不齊而往返多次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是辦事部門對審批程序、所需證件資料等辦事須知并沒有以豐富的形式讓群眾充分知曉;二是辦事所需證件和資料過多,有的證件或資料難以一時找到,有的群眾覺得有的證件或資料根本不需要。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當前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不強,需亟待加強。
做好公共服務,是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在上學、就業、醫療、社會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公共服務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政府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缺位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意義]
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期,社會分配制度改革和利益格局調整持續深化,社會階層分化和流動加劇,各種深層次社會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客觀上要求政府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活動提供保障。政府在公共服務供給中處于主導地位,為社會提供著核心關鍵領域的公共服務。創新政府公共服務,提高政府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有利于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
有利于滿足廣大群眾的多樣化需求。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程度、教育水平、傳統觀念、社會習俗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居民公共服務的需求層次和消費能力存在較大差距,公眾需求日益呈現出層級化特征。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中存在的諸如供需結構失衡、服務效率不高、方式手段單一、公眾參與不足等弊端,只有通過創新政府公共服務、加大對公共服務供給內容和形式的差異性的重視,加快推進政府公共服務體制改革和方式轉變,才能得以解決。
有利于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公共服務的供給機制發生較大變化,不同群體獲取公共服務和產品的能力出現較大差異,部分人群獲得公共服務和產品出現一定障礙。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由于缺乏有效的需求表達平臺及話語權,導致其公共服務訴求難以得到及時有效滿足。因此,亟需通過創新公共服務保障其基本權益。
[措施]
一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當前,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投入不足;在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建設領域,政府投入過多。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應解決政府職責定位問題,以市場失靈作為政府行為的邊界,注重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教育、就業、環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具有區域溢出性,人們會“用腳投票”選擇居住地區,此類公共服務應由中央政府主導提供。養老、醫療等區域性強的公共服務,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在財政補助、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支持。
三是政府間財力與事權的關系。針對各級政府間“財力上移,事權下移”和一些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寅吃卯糧”等現狀,公共服務的支出重心應向中央和省級政府上移,逐步推廣省直管縣模式以及鄉財縣管模式。進而在公共財政框架下,按照公共服務屬性和地方政府財力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