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技術優勢,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名義,通過立法或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法規,對發展中國家商品進入國際市場進行限制。
【表現】
2014年,由于農藥含量超過國際標準,我國花生出口再次遇阻,價格急跌3元左右;2012年,我國出口到歐、美、加、韓、日等的消費品由于可能造成人類受到危害、化學性能等綠色問題被扣留和召回的超過七成。2011年,《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對玩具化學性能和評定程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玩具制造成本由此增加三成以上。
【原因】
第一,西方發達國家轉移污染行業至發展中國家并且封鎖環保技術。
第二,我國的環境標準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第三,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綠色標準”成為國外壟斷的借口,大部分出口企業的信息搜集渠道比較狹窄,也缺乏必要的應對知識,。
【對策】
完善綠色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建立出口貿易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議完善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建立技術標準、法規、認證程序的專項數據庫,定期及時發布國外綠色貿易壁壘的最新動態。
完善綠色環保標準,加快與國際標準的對接。有關部門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和協調工作,從國家戰略高度推動國內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或國際事實標準,使其能反映我國當前的利益和要求。
進一步完善綠色環保法規,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建議抓緊出臺相關的綠色環保法規,使出口企業在國內生產環節就關注綠色環保,避免在出口時遭受打擊。
增強綠色全產業鏈意識,全方位實施綠色概念。
鼓勵企業以綠色環保為導向設計產品;鼓勵設備、原材料的綠色采購;鼓勵綠色流程改造,從生產環節降耗增效;鼓勵綠色技術突破,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