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總理在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創投引導資金事實上是風險基金,但操作的人往往怕風險,等到企業發展穩定了,獲得市場認可的時候才給錢。“這可不行!為什么我們總說中國企業的原創性不夠?因為大家不敢去嘗試,因為社會沒有寬容失敗的氛圍。”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營造寬容失敗、敢于開拓的氛圍”。
寬容失敗這樣一個基調,在一定意義上為勇于創新的人提供了動力,其意義不容小視。
創新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絕大部分的創新都會失敗。對每一個創新者來說,最大考驗是有沒有承受失敗的勇氣。如果創新失敗,失敗者很可能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從此放棄創新的念頭。再假如我們不能在制度上給失敗者再崛起的機會,不能在社會氛圍上給失敗者以理解和寬容,就會有更多的失敗者寧愿模仿而不愿創新,寧可低頭走路也不會抬頭看天,整個社會的創新動力就有熄火之憂。而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必須就要寬容失敗,為創新嘗試者提供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創新不是“無中生有”,需要制度扶持。比如,微軟、英特爾等企業,在三四十年前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如今不僅享譽全球,成為了大型跨國公司,而且成為了現代經濟的支撐力量。隨著經濟的發展,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成為現代經濟的重要動力之源,不僅吸引了大量就業,還激發了經濟的活力。而推動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深層次社會力量就是創業投資制度。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需要創業投資的助力和催化。同時,改革政府投入方式,更好發揮中央財政引導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帶動各方資金特別是商業資金用于創業投資。會議的精神就是鼓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創新上邁出更大步伐,通過制度扶持來降低它們在創新中承擔的風險,讓創業者在創新道路上輕裝上陣,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性。
創新不見得都能成功,需要時間衡量成功。一件事,尤其是一項事業,做兩三年就能成功的非常少,有的需要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幾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例如,幾十年前,美國一位教授發明了OLED材料的發光效應,認為前景可觀,就帶領了兩個學生創業。可是由于這種材料應用的比較晚,近幾十年公司一直在虧損,但仍得到政府和社會創新基金支持。不過,目前這個公司成為了這類材料的全球領導者。這樣的故事很多,但傳達的意思都是需要培育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對待創新不應有“成王敗寇”的思維,應給創新者更多空間,讓時間去衡量成功。如此,大家“吃螃蟹”的勁頭方能更高漲。
如果創投引導基金很鄙視失敗者,很懼怕創業者失敗,還有誰去創新。這個社會不能只給成功者鼓掌,因為成功者不見得是創新者,成功不一定靠創新。請尊重那些創業路上的“瘋子”,并給他們以足夠的呵護。只有寬容失敗,才有更多的人勇敢地面對錯誤,修正錯誤,從而走向成功。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