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視野里,鄰里文化是最和睦、最溫情的文化,其地位僅次于血緣和親戚關系。見面打招呼、誰有困難及時伸出援手,甚至連吃飯都端著碗聚到一塊。但是如今這一切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鄰里關系惡化,社區不再溫暖。因此,改善鄰里關系成了當前社會治理的重大課題。
【負面案例】
1.夫妻吵架致鄰居拔刀相向
近日,虎門一出租屋發生一宗慘劇。當天深夜,租住在出租屋的曹某和妻子發生爭吵,影響租住在隔壁房的韋某休息。韋某找到吵架的曹某,希望他們不要在深夜吵架。但曹某并未理會,而是繼續與妻子爭吵。
于是,韋某打開出租屋的電腦音響,將聲音放得非常大。曹某見狀便來到韋某的房間,質疑其做法,并要求韋某將聲音關小一點。雙方因此發生爭執,最后,韋某持刀刺中曹某心臟,致曹某死亡。
2.媳婦懷孕,家人挨家挨戶敲門:你們別用WIFI
南周微博網友@菲特泰斯塔羅莎 :現在住的那棟樓有家人,貌似他家媳婦懷孕了,說WIFI有輻射,影響媳婦健康,逐家逐戶敲門叫我們不要用WIFI。今天上來敲了我四次門,我的WIFI已經關了廣播,他不信,說要進來看我有沒用無線路由......”
【正面案例】
1.洛陽“鄰里守望”志愿者活動改善鄰里關系
今年,洛陽開啟的“鄰里守望”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將會給鄰里之間交流、溝通架起橋梁,這對構建新型鄰里關系具有相應的意義。通過這樣的活動,能調動起社會上的閑置力量,讓他們做些對鄰居有幫助的事。比如,在洛陽形成的“四點半學校”,由于兒童放學時間是下午四點半,而其家人下班時間比這時間要晚很多,這段時間,兒童的去向就成了問題,而“四點半學校”志愿服務,就解決了家長的煩惱。同時,退休后閑暇時間較多的老人,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在參與類似活動中后,能夠從孩子身上尋得溫暖與樂趣。
2.廣州南沙區珠江街開展“鄰居節”活動,創建居民溝通平臺
日前,南沙區珠江街開展“鄰居節”活動,創建居民群眾交流、溝通的平臺。街道下屬西新、新興、前鋒三個社區,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實際,挖掘區域風情,精心組織鄰里活動,打造新型鄰里關系。
“炊煙升起的地方才是家”,西新社區組織廚藝比賽,鄰居們熱熱鬧鬧聚在一起煎炒烹炸。前鋒社區組織攝影志愿者為社區居民拍攝鄰里全家福,共拍攝并沖曬了200多張不同家庭聚集在一起的鄰里百家福照片,精心制作幸福鄰里墻海報,張貼在居民集中處。有居民感嘆,很久沒有這樣一大家子的感覺了。
【理論與名言】
1.社會主義和諧的含義: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3.和,諧也。——《廣雅》
4.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參考范文】
構建和諧鄰里打造幸福社區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保持和諧的鄰里關系,曾被古人奉為圭臬。然而,到了今天卻分外遺憾。因為誤讀了鄰居的善意提醒,兩家人拳腳相加,甚至將耄耋老人打得頭破血流;因為租房的小姑娘誤將自行車靠近一堆廢棄椅子,家具的主人——一位70多歲的大爺悄悄地用錐子三番五次地扎壞車胎。因為一點小誤會,慈祥的大嬸殘忍地勒死鄰居家五歲的孫子,并藏尸于自家沙發下。
這些令人無奈和痛心的案例反映出的是鄰里關系的日漸冷漠與惡化。如今傳統意義上的鄰里之間坦誠相待正在逐步消失,這不僅影響了個人生活質量,也成為構建和諧幸福社區的一道障礙。
無緣不聚,眾因皆果。在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的今天,鄰里關系的惡化有著各種原因。首先是城鎮化的推進,將各地的群眾匯聚于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加之社會治安的惡化,一堵堵的墻和一扇扇防盜門,不僅隔開了鄰里之間的正常交流,更阻斷了構建和諧鄰里關系的常規途徑——串門、拉呱。其次,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人們對個體隱私生活的關注,一些社區居民認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親人、同事、朋友就夠了,再加上各類社會服務機構,自己有什么需要或者困難都可以找“近人”或者“專業的人”,沒必要非要去和鄰居搞好關系。
所謂“社區”,不僅僅指共同生活在特定地域,更包含共同的聯系紐帶以及社會互動,而這里的“共同的聯系紐帶以及社會互動”即和諧的鄰里關系。“禮之用,和為貴”。社區是社會的細胞,而鄰里關系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橋梁。鄰里溫馨融洽,守望相助,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滿。假如鄰里生活都如此無奈與不堪,即便物質再富足,都無法消除人們之間的相互猜忌、提防,更無法填補人們對于和諧幸福社區生活的渴望。因此,作出改變,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見面問一聲好并不難。“嗨!我是你的鄰居”,一句自然大方的問候是開啟兩家人交流的鑰匙,從此不再會有“見面要不要打個招呼”的尷尬想法,更不會有“點頭之交,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住幾號房”的淺薄。如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見面問一聲好做起,去打破原有的冷漠困局,讓融洽和諧的鄰里關系變得不再遙遠。
互信互助其實很快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互信互助是構建和諧鄰里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互信”是前提,“互助”是關鍵。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幫助一方面可以雪中送炭、化解困難,另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家庭與家庭之間的距離。只要我們懷著信任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鄰居,并且愿意主動幫助別人,在鄰居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我們就會驚喜地發現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別人也不會吝嗇自己的援手,這就與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集體活動必不可少。人是社會動物,社區的集體活動對于增進和諧鄰里關系大有裨益。社區居委會可以結合居民的不同興趣、需求,發掘熱心居民骨干,組織各種集體活動,比如舉辦“鄰居節”、品嘗巧手主婦的“百家宴”、為小區的長壽老人送上“百歲壽誕”等等,讓小區居民一個個走出小家走進“大家”,給陌生鄰里關系增添暖意,讓群眾體會生活在社區大家庭的溫暖與快樂。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在現代社區,個人品質的提升、生活質量的改善、社區生活的優化都離不開和諧的鄰里關系。因此,只要我們愿意主動作出改變,鄰里之間的冷漠與猜疑必然化作溫情的話語和誠摯的支持,冷漠的社區也必然會變成幸福的大家庭!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