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而關于《條例》的一番誤讀與解讀,也在本月初成為一時的輿論熱點。事實上,自5月15日《條例》發布之后,諸如“7月1日起事業單位將實行合同制”、“《條例》實施之后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制度隨即會發生變化”、“事業單位人員將于7月期參加社會保險”這樣的聲音一直廣為傳播,即便在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進行了解讀之后,這些言論仍然影響廣泛。直至人社部再度出面聲明,這場“事業單位人員參加社保”的誤讀才算告一段落。
近年來,大到影響廣泛的重大政策,小到某一領域某一地區的具體規定,對于政策的誤讀似乎越來越多。這之中既有因相關部門遣詞造句、考慮不周全等等造成的“技術性”誤讀,也存在著某些利益群體故意曲解而出現的“惡性”誤讀。此外,更加需要注意的,應該是那些由于改革滯后,民眾出于對改革期待而出現的“良性”誤讀——我們甚至應將這種誤讀看成對改革遲遲不能“破題”的一種催促。
“良性”誤讀:民眾希望改革“快些走”
今年5月,由國務院頒布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和公眾見面,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規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規。《條例》涉及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未來將建立的工資增長機制、參加社會保險以及轉換用人機制等多方面內容,成為一段時期社會關注的焦點。
然而自公布之日起,“事業單位實行合同制”、“3000余萬事業編制人員參加社保”之類似是而非的表述卻被廣為傳播。5月下旬,有關部門就曾通過《經濟日報》等官方媒體對《條例》進行了解讀,然而誤會并未就此平息。在7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前后,又一輪誤讀與傳播再次掀起。人社部在本月初不得不再次對涉及到《條例》的各種誤讀進行了解釋。
《條例》中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了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實施社會養老保險這個方向性的問題。“但具體如何落實到位,目前尚屬于探索階段,這為下一步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整體改革留下了空間。”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說。
《條例》中還首次提出,要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這項規定也成為當下人們揣測未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漲工資的“依據”。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對此表示,“把《條例》的實施等同于事業單位人員要漲工資,完全是片面的認識和理解,準確地說,應該是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各方面工作規范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據,工資增長機制的建立與7月1日這個時間節點也沒有必然的關系。”
我們應該承認,我國在多地進行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進展并不順利,企業養老保險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差距較大,因此廣受詬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下一步的方向是建立公平的規劃,遵循市場化原則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
不僅如此,當前事業單位制定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只是改革邁出的一步,更艱難的改革,是在不同地區、行業間以及不同資金來源的事業單位間,找到一種相對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
現在回頭看來,這場延宕月余的“誤讀-解釋”事件,并非是政策表述與民眾理解層面的問題,它所體現出的更多是民眾對于事業單位改革推進緩慢,效果不明顯的一種“催促”。
經濟觀察網有評論認為,造成廣泛而整齊劃一“誤讀”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輿論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并軌改革期之過甚。而這也是中國很多方面改革的寫照。而《中國青年報》也在評論中指出,社會上對養老公平、收入公平渴望已久,希望有關方面盡快促進這些方面公平化,于是,某些媒體就故意迎合這種社會心理,制造聲勢。所以,與其說輿論誤讀《條例》的關鍵條款,不如說公眾希望從7月1日起,《條例》的每個條款都能得以實施。
“惡意”誤讀:警惕利益群體曲解政策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年底開始的那場小產權房“轉正”誤讀引發的風波。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
然而中央提出的“前提”和“慎重穩妥”的態度并未被一些人所理會,他們只看到了讓自己有利可圖的只言片語。于是手握小產權房的一些人開始大肆鼓吹小產權房“轉正”的“中央決定”,他們的賣力兜售吸引了眾多懷著投機心理和財力有限卻希望改善居住條件的人們。一些城市的小產權房價格一路看漲,而北京個別小產權房的售價甚至幾天里上漲千元。
2013年11月22日,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關于堅決遏制違法建設、銷售小產權房的緊急通知》。這是官方又一次明確強調小產權房不存在“轉正”的可能性。在11月24日召開的兩部委視頻會議上,國土部副部長徐德明說,小產權房在建、在售勢頭依然不減,而且最近還有強力反彈的勢頭。他分析認為,這源于很多人對三中全會的有關規定并沒有正確解讀。
“三中全會在開之前、開之后,一些公眾對小產權房轉正有個誤判。”北京市國土局執法監察總隊副隊長鄭繼培說,事實上,北京市對小產權房的態度一直是堅決地清理、整頓、制止。
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則表示:“此次兩部委的聯合行動不僅處理事,也要處理人,要讓違法者付出代價。”
此外,《決定》中“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的表述也引起了部分人“我們城里人去農村買幾塊地”的投資聯想。2013年12月11日,中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指出,宅基地改革推行后,“城里人可以去農村買宅基地”的想法是對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性誤解。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類似于涉及小產權房或土地買賣等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往往都是歷史所遺留下來的重大而敏感的改革難題,每每有新規新政指向它們,都可能帶來利益攸關者有意或者無意地主觀性解讀甚至引申和聯想。只有讓政策更加明確、落實更加及時才能盡量壓縮誤讀的空間,才可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
無論民眾對《條例》的誤讀是“良性”還是“惡意”,反映的都是普羅大眾對國家政策改革的關注與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廣大考生在復習2014甘肅省考的過程中應當培養自己的“公務員思維”,以一名公職人員的立場來看待社會問題并解決問題。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