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推行以來,我國形成了由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構成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然而,以地域為單位“分級分灶吃飯”的醫保模式,使各地醫保資金在歸集和使用上存在差異且漏洞多。一方面,一些地方因為“繳得少花得多”等原因,醫保基金虧空非常嚴重;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賬面上的所謂“結余”則是建立在對醫療機構大量負債的基礎之上。
據人社部2013年統計公報顯示,年末城鎮基本醫療統籌基金累計結存5794億元(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存987億元),個人賬戶積累3323億元。同時,至2013年底一些省份醫保資金結余超過千億元。這些數據引起輿論熱議,這是否意味著當前我國醫保資金“花不完”?然而,記者實地調研發現,部分基層地區存在醫保虧空問題,相關機構的醫保資金捉襟見肘。專家認為,當前迫切需要多方著力,管好、用好“救命錢”。
“寅吃卯糧”難以為繼
據湖南省人社廳公布的數據顯示,“新醫改”推行至今,湖南省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等3項基本醫保參保(合)人數達7035.97萬人,其中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比改革前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每年受益的職工群眾很多,受到廣泛歡迎。
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醫保局副局長姚加權告訴記者,洪江區這個只有約5萬人口的小地方,職工醫保2010年至2012年共虧損基金3832萬元。最新結算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4月,基金收支相抵又虧了628萬元。“歷年累計結余被消耗殆盡,現拖欠醫院醫療費用1500萬余元,難以為繼。”他說。
類似洪江區的情況并不少見。湖南省邵陽市人社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除了一個城區和一個經濟強縣職工醫保有累計結余外,市本級和多個縣區累計虧損,很多統籌地區早已“寅吃卯糧”。
即便如此,邵陽市最大的兩家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兩家醫院分別被該市醫保經辦機構拖欠超過1.6億元和1.5億元。“因為無法及時得到醫保補償費用支付,有醫院被迫貸款給醫生發工資,有醫院不愿接收職工醫保病人。”當地衛生部門負責人說。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冬竹告訴記者,醫保資金拖欠醫院報銷款已成“潛規則”。2013年,郴州市職工醫保基金拖欠醫院3000多萬元。
記者調查了解到,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防止職工醫保虧空繼續加大,將醫保資金切塊下定額計劃到各個醫院。每年第四季度,一些醫院“切塊資金”用完,就向其他醫院特別是中心城市大醫院“推病人”。如此一來,不僅導致中心城市大醫院“爆棚”,更使病人因為跑上級醫院而吃苦受罪并支付更高的就醫費用,加劇了看病難、看病貴。
“繳少付多”且“假余真虧”
根據人社部門統計,全國大多數地方,職工醫保資金都有結余。但一些醫保管理、衛生、財政等部門專家指出,醫保資金是“結余過多”還是“虧空嚴重”不能一概而論,至少職工醫保就是“總體盈余掩蓋局部虧空”,在一些地方甚至是“假結余真虧空”。
據記者獲得的邵陽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該市職工醫保累計結余6.5844億元,其中統籌基金結余2.9284億元。“實際情況是僅市本級職工醫保經辦機構累計拖欠醫院、藥店金額就達到3.2億元,拖欠費還掛在賬上,結余是個假象。”這個市衛生部門一位負責人說。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