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務用車改革正在讓車輪上的浪費和腐敗成為歷史。然而,隨著車改方案的陸續落地,一些還需進一步攻克的具體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據《中國經濟周刊》追蹤報道,一名常州市的公務用車司機表示,領導在車改后會領取較高的補貼,但一些領導并不經常到基層考察工作,一般都是普通公務員到下面調查。而一個普通辦事員的補貼是400元,只夠上下班不方便時打車的開銷。這樣一來,下面工作的人不樂意、上面的領導又不肯去,對農村工作影響是相當大的。
根據“不同級別給予不同的補貼待遇”來看,這樣的補貼是合理的。不過,根據工作需要,對公務交通補貼進行細分,給不同級別、不同崗位的公務員,制定出有彈性的補貼范圍,并保證事由報備的規范性,應當成為下一步公務用車改革的目標。
尤其是市、縣兩級政府部門,統管范圍除了核心城區外,還有廣大的農村。無論是單位領導還是辦事員,都有責任、有必要經常到生產一線、田間地頭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此才能貼近群眾,在決策時才能有理有據,心中有數。
公務交通補貼如果只是單純以補貼的形式發給公職人員,恐怕“節儉”的人就不愿意花自己口袋中的錢去外出辦事。這個問題,是制度方案設計者不能回避的。
針對這樣的情況,不妨先根據級別設定基本補貼,再根據外出辦事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對合理的報銷范圍。讓交通補貼在相應的級別范圍內,隨實際情況而調整,既能保證公職人員外出辦事的積極性,又能避免將交通補貼變成公職人員的“收入”。
此外,還有一種車輪腐敗的新形式需要制度方案的設計者警惕。那就是拿著政府的公務用車補貼,卻用著企業的車。這種變相的腐敗和不正當的官商來往,只有在法律和刑罰的共同震懾下,才能預防。既要讓公職人員不敢用企業的車,又要讓企業不敢把車給公職人員使用。
公車改革,除了以避免腐敗和浪費為目標,更要激勵公職人員多到群眾中去,多到生產一線去,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只有將公車改革不斷深化,進行到底,才能鞏固當下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